日期
|
比赛场馆
|
时间
|
比赛项目
|
8月29日
(星期三)
|
北京市地坛体育馆
|
14:30 – 16:30
|
个人全能赛(每名运动员2项)
|
19:00 – 21:00
|
集体全能赛(3绳2球、5棒)
|
表 演
|
21:10 – 21:30
|
集体全能颁奖
|
8月30日
(星期四)
|
北京市地坛体育馆
|
14:30 – 15:20
|
集体单项决赛5人棒
|
15:30 – 16:20
|
集体单项决赛3绳2球
|
表 演
|
16:30 –17:00
|
集体单项颁奖
|
|
19:00 – 21:00
|
个人全能赛(每名运动员2项)
|
表 演
|
21:10 – 21:30
|
个人全能颁奖
|
8月31日
(星期五)
|
北京市地坛体育馆
|
19:00 – 19:30
|
个人绳操决赛
|
19:30 – 20:00
|
个人圈操决赛
|
表 演
|
20:10 – 20:30
|
绳、圈操颁奖
|
20:30 – 21:00
|
个人球操决赛
|
21:00 – 21:30
|
个人棒操决赛
|
表 演
|
21:40 – 22:00
|
球、棒操颁奖
|
廿一届世大运日程表
素有"小奥运会"之称,由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u Sport Universitaire)主办,只限在校大学生和毕业不超过两年的大学生(年龄限制为17-28岁)参加的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始办于1959年,其前身为国际大学生运动会。
十九世纪英国的体育竞赛逐渐发展,大学的体育活动也渐渐热火,并且从英国逐渐外传到欧陆地区及美国。现代奥运会兴起之后,也开始有学校互相比赛,并且提出成立大学生运动组织的建议。而本世纪20年代初,当时的国际大学生组织就已开始计划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1905年,美国成立「大学业余运动员协会」,同年改组成「大学业余运动员协会」,也就是NCAA。之后在法国、瑞典、挪威、匈牙利、波兰等国也先后成立大学生运动组织。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奥运会停办,也使得大学生运动几乎停摆。直到1919年,在法国史特拉斯堡成立世界学生联合会 (ISU),并在1923年5月巴黎举办第一次世界学生运动会 (World Student Games),有10个国家派学生代表参加比赛,这是国际性的大学生运动会雏形。1923年5月,在巴黎召开了世界大学生体育代表大会,会议决定次年举行第一届国际大学生运动会。1924年,首届国际大学生运动会(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Games)在华沙举行,设田径、游泳和击剑3个比赛项目。1924年国际学生联合会 (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Students) (简称ICS) 成立,并且从1925年开始到1939年止,总共办过七次国际性的学生运动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将ISU及ICS的活动全部打入冷宫,无论奥运会或大学生的运动,在二次大战期间全部停摆,战后才又在有心人士的努力之下,号召各国大学生运动组织结合在一起。1946年「世界学生联合会」(ISU) 取代原先的 (ICS),并在1947年举办战后运动会,共有17个国家的学生代表800人参加。
不过因ISU的活动受到两大强权的冷战影响,导致分裂,1949年世界大学生运动总会 (FISU) (The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ports Federation) 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比利时,与在巴黎的「世界学生联合会」逐渐脱离,且逐渐壮大,并且取代成组织。
FISU成立之后,陆续举办一些运动比赛,并且集中在一起,成际大学生运动和「国际大学冬季运动会」,第一次夏季运动�L在意大利米兰举办,共有田径、跨栏、桌球、垒球和足球等比赛。之后在1951、1953、1955三年都陆续举办。不过FISU刚成立之初,也不是路途平坦无阻,仍是经过一番整合之后才逐渐走向统合。
1957年法国藉由法国学生运动协会50年,出面邀请各国参加庆祝活动,并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锦标赛,有32个国家派代表及运动员出席,将各国大学生运动组织整合成功,并决定在1959年在义大利杜林举办第一次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1959年杜林运动会成功举办,有45个国家1,407人参加。赛会期间并正式将世界大学生运动总会的U字形星星会徽及会旗制定,会歌也正式定案,同时正式使用「 Universiade 」的字眼,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Olympiad 」的字眼相同,成会期,於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奠下成功的基础。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1959年在意大利杜林顺利举办第一届,并制定会旗会徽及会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典章制度草创完成。在会议期间,也决定世大运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惯例。
第二届世大运1961年在保加利亚的索菲亚举行,在第一届杜林举办时投入最多心力的内比欧洛 (Dr. Primo Nebiolo) 获选体育总会主席,并且从那一年38岁开始担任主席,一直到1999年76岁心脏病发去世。总共担任38年的主席,是世界大学生运动总会最重要、影响最深的人物。
1963年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南美洲巴西的PORTO ALLEGRE举行,这是世界性的运动赛会首度在南美洲举行,主办单位虽然非常用心,但因路途实在遥远,因此只有27个国家派队参加,是这届世界大运会中,参赛国最少的一届。奥运会直到现在,虽有南美洲城市几度申请主办,但仍无缘取得主办权。
日本在1967年由东京举办第五届世大运,这是世大运首次在亚洲举办。有了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成功经验,东京世大运的品质受到普遍赞赏。虽然参赛国家只有30个,但受到的评价却非常高,日本人办比赛的细腻及用心,都获得极大的肯定。
第六届世大运原本预定在1969年由葡萄牙里斯本承办,但葡萄牙却在比赛开始前六个月,突然宣布无力举办世大运。这个突然的举动,使得世大运开办十年来,首次遇到停办的危机。
正当国际大学生运动总会宣布停办里斯本世大运而伤透脑筋之后不久,举办第一届世大运的意大利杜林市政府,在出身於杜林的内比欧洛主席邀请之下,决定挺身而出,接下棒子,继续承办第六届世大运,不过因国际总会同意杜林将时间延到1970年举行。
虽然过程曲折,但第六届世大运仍顺利地在杜林举行,58个国家2,084个选手参加,创下世大运举办以来最多参赛国家的纪录。
莫斯科接手第七届世大运,苏联要求在1973年举行,将世大运与1972年奥运会的时间挪开,不要在同一年举行。这一届世大运有更多的国家参赛,70个国家2,718选手齐聚莫斯科竞技。
第八届世大运举办前又出状况,原本承办1975年世大运的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勒,在开赛前九个月突然宣布无法举办,把烫手山芋丢给国际总会。内比欧洛主席只好再度求助意大利帮忙,不过这次不再由杜林举办,改由举办过1960年奥运会的罗马当主人,在短短九个月时间内如期举办第八届世大运。但是受到先前停办的困扰,前往罗马参加的国家只有38个,选手也只有468人,加上职员总共617人,是世大运史上参加人员最少的一次。
1979年第十届世大运在墨西哥城举行,是世大运首度在北美地区举办。日本神户在1985年举办第十三届世大运,参赛国家首度突破一百,创新局面,参赛国106个。下一届的南斯拉夫札格列布大会,参赛国更增加到121个。
1989年世大运再度面临危机,巴西圣保罗在开赛前五个月因经济因素宣布放弃主办第十五届世大运。正当国际总会又开始头痛时,德国杜斯堡挺身而出,在短短五个月内展现德国人办事效率,成功挽救世大运险些停办的命运。
杜斯堡世大运只有79个国家参赛,又将超过一百个国家参赛的情况拉回。於此,国际大专运动总会在经济情况好转之后,从1991年起,开始补助开发中国家派队参加世大运。1991年雪菲尔世大运又有超过一百个国家参赛,从此之后,世大运参赛队伍都维持在百队以上。
1991年第十六届世大运,也是东西德统一之后,首次在同一面旗子之下组队参加世大运。
1993年美国水牛城举办第十七届世大运,这是美国首次承办世大运。
1995年日本福冈的第十八届世大运,破天荒的有162个国家派队参加,这个纪录至今未能突破。日本也在福冈举办世大运之后,成三届世大运的国家,次数仅次於举办过四次的意大利。意大利举办的四次世大运,其中有两次是临时授命担任救援,最后一次则是1997年在南方的西西里岛举办第十九届世大运。
第二十一届世大运在北京举行,是中国人首次举办全球性的运动赛会。第二十六届世大运在深圳举行,是中国人第二次举办全球性大学生运动会。
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点燃暨火炬传递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李克强点燃主火炬并宣布火炬传递活动开始
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 (记者吴晶、高鹏)圣火传递友谊,青春拥抱梦想。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点燃暨火炬传递活动启动仪式4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仪式上点燃主火炬,宣布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开始。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北京大学校园内鲜花盛开,绿意正浓,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喜庆的气氛。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前的广场上,来自北京大学部分院系和文艺团体的学生表演了诗朗诵、街舞、独唱、健美操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展示着当代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来华外国留学生现场演唱的大运会歌曲《见证》,表达着大运会尊重多元文化、倡导和谐相处的永恒主题。
上午10时许,伴着欢快的乐曲声,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副主席斯蒂芬·博格等贵宾步入会场,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随后,仪式正式开始。现场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会歌,八名英姿勃勃的仪仗队员高举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会旗。
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组委会主席、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仪式上致辞。他说,90多年前,以北大为代表的一批青年学生饱含爱国热情,在这里点燃了五四运动的圣火。现在,承载着奥林匹克精神的大运会圣火又将从这里开始,向世界传递希望与梦想、光明与欢乐、友谊与和平,再一次展现青年的风采、青年的精神、青年的力量。我们将以最大的热情、尽最大的努力,力争办出一届富有中国特色、绽放青春精彩、增进青年友谊、促进世界和谐的高水平大学生运动会!
北京大学学生代表徐卓然在发言中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是全世界青年展示能力的舞台,更是心灵交流、增进友谊的纽带。让我们携手并肩,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迎接大运会的到来。
斯蒂芬·博格在致辞中说,中国在过去几年已举办过多次体育盛会,此次大运会不仅参赛人数最多,体育设施和筹备工作也达到极高水准,我要代表国际大体联对为此付出巨大努力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表达崇高敬意,并对中国志愿者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在热烈的掌声中,李克强健步走到仪式台上,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手中接过大运会主火炬,在火种盆中点燃后高高擎起,向全场致意。随后,李克强把主火炬传授给第一棒火炬手、北京大学田径运动员邢衍安。
10时20分,李克强宣布: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开始!话音刚落,大运会火炬传递主题歌响起,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仪式气氛被推向高潮。
第一棒火炬手、北京大学田径运动员邢衍安高举火炬,意气风发地跑出会场,在4名护跑员的陪伴下开始了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火炬传递。
在54名火炬手的依次传递下,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火炬经过博雅塔、李大钊像、振兴中华碑等多处北京大学校园内的著名人文纪念点。整个校园沸腾了,人们尽情分享着大运会所传递的青春气息和美好理念。
出席仪式的领导同志还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以及中央军委委员李继耐。
仪式由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组委会执行主席、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主持。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北京市、广东省以及深圳市有关负责同志,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官员以及学生代表约400人参加仪式。
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在结束北京的启动仪式和传递活动后,将继续在深圳进行实体传递,同时开展网络虚拟传递,体现“简约、低碳、活力、全民参与”的创意理念。(
(责任编辑: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