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省工艺美术大师师成效
忙碌的我们每天都在追逐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用心生活的人,在梦想的指引下,会活的更加的真实和快乐。
现实中物质的刺激,让好多人为获得物质的享受,奔跑于不同的城市间,穿梭在不同的人群中,为的是机遇,让自己可以有创造财富和体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当然,勤奋和机遇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不知道,当杜甫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时,是站在什么样的高度?是山峰的绝对高度?还是人与山峰的相对高度?是眼界的高度?或是心境的高度?我想,这是生命的高度。因为,坚定的信念,才会开启到人生的最顶端。坚定的理想,才会迈向人生更远的方向。才会走向人生的最高峰,探索到人生的最顶端。今天我们《日子》栏目做客的,是一位很特殊的老人,他就是我省唯一一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师成效老人。
谁也不曾想到,如今是身为玉石雕刻大师的师老师在很多年前却是一位赤脚医生。而且,在当赤脚医生的时候,他很快学会了中医的抓药、针灸、药剂、打针,没想到那时候很吃香的赤脚医生的职业却让师老师依然迷恋着雕刻,师老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人,闲暇时在农村的农家里给出嫁的姑娘画陪嫁的箱子上的花鸟、给老人做寿材的时候画材板、庙宇里面画塑像,十里八乡的人都请他过去。那时候还没有对艺术的追求的概念,只有凭着自己的喜好做着小手艺的活,给医院的所有医生办公室做泥塑。他甚至对这些雕刻和泥塑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吃饭、睡觉、甚至做梦都会在梦里醒来构思一个作品,他用医药箱的泡沫做成《唐僧西天取经》故事,造型优美、工艺精巧、让很多人赞叹不已。虽说我们现在看不到这幅作品了。但在那时候,在他所在的医院、那个村里的好多人家里都有着他的雕刻和泥塑的作品。就因为他对这小手艺的爱好和痴迷,慢慢地成就了以后大手笔的事业。
师老师是一个很有闯劲的人,虽说在赤脚医生的职位上有着骄人的成绩,但是更让他钟情于雕刻手艺活,也许,这也缘于家庭的熏陶吧。他父亲也是个石雕艺人,母亲会剪纸艺术,自从到医院后,稍有时间他就会学雕刻,给别人做了很多的小东西。当他构思做出了《唐僧西天取经》泥塑后,他认为只有干出大的成绩自己的价值才会被体现,但是那时候他不知道将自己的作品送到哪里,有一天,把做好的这幅泥塑用玻璃做了玻璃框,从乡下搭了大卡车抱着到了省政府,当时的警卫员还不让他进去,于是他说想参加一个工艺美术展,于是,这幅作品被他自己误打误撞送到了省卫生厅,那里的领导很是热情,辗转就被送到了工艺美术公司,也许从那时起,师老师的艺术生涯慢慢开始了,当他从报纸上知道青海省将要举办第一届工艺美术展览的时候,便用业余时间采到了石料,下班后在医院同事们的帮助下用土工具加工制作成了一个玉石的大花瓶,将它从乡下拉到了省城的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师老师的作品亮相后,震惊了全省,因为当时的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师老师的玉雕花瓶是唯一一件玉石雕刻的东西。就这样,师老师从一个赤脚医生真正的走进了城市,走向了雕刻艺术道路。
事实上,当师老师真正走向雕刻玉石之路后他的艰辛也从此开始,初来城市,相伴他的就是他喜欢的石头,但是,他庆幸自己终于走进了一片新的天空,虽说没有老师教,没有师傅说,但是靠着自己的刻苦钻研和到外地学习的基础,师老师的雕刻艺术终于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他创作的高峰期内,他的雕刻作品以宣传青海文化系列的种类逐渐增多,有薰炉、奔牛、藏羚羊、三江源、骏马、西王母出巡、文成公主、酒樽等等不下数百件,每件作品构思巧妙、雕刻精细。反映青海文化特色的《龙洋杯》走进了人民大会堂,《江河源》最终被青海省人民政府选定赠送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礼品走进了澳门。中国邮政总局也以该作品为图案发行邮政明信片一张。白玉作品《唐僧》编入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名人辞典,现存新加坡。祁连墨玉作品《牦牛》被青海省人民政府赠送给台湾的礼品,现存于台湾。
在师老师的作品中,最为打动人心,给人印象深刻的还是《江河源》,作品立意新颖、深思想、高视野、而且角度独特。作品创意为两条巨龙盘绕在万山之祖的昆仑山上,寓意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与辉煌的精神。同时,两条巨龙也代表可蕴育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发源于青海高原的母亲河----长江与黄河。座基部分刻有、菊、梅、兰、桃、柳、柿、佛手八种吉祥物,象征祖国繁荣昌盛、吉祥如意。
这位有点个性、半路出家开始投身雕刻的老人,自20多年前进入石雕刻这片园地,一直推崇陶渊明那种“心远地自偏”的恬淡人生境界。如果说,一个老人是一本书,那么这位有着文化内涵、积极人生态度、高尚精神追求和饱经风霜的老人,就是一本优美而精彩的诗集。我感受最深的不仅仅是他的作品外在的美,更重要的是神采、神韵和神气上下贯通,内涵极为丰富,美的意境中看到他内心世界的敞亮,思想情感的细腻,人生境界的高远。
退休以后,他的生活相对而言较为悠然,老伴是红西路军的后代,在跟随他的日子里,见证了他们风风雨雨的许多年,偶有闲暇时,师老师总会陪着老伴收拾屋子、打扫房间、在相濡以沫的岁月中见证了他们的爱情,师老师时常会陪着老伴学钢琴,把他们的爱情在自己的天地间挥洒到了极致!
师老师的老年生活是很丰富的,退休以后自己设了一个工作室,他说,设工作室的本意来讲,赚钱不是目的,而是想继续保持自己学的手艺,也算是一种锻炼身体,不想把这个手艺给丢掉。我想,师老师从他自己身上已经知道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自从澳门回归的作品《江河源》从创意设计、制作、到送到澳门,他以为,虽说得到的奖金并不是唯一的奖赏,重要的是他的作品能够被国家采用这是一个很光荣的事。
受父亲影响,孩子们也会帮助他来搜集一些资料。虽说孩子们没有子承父业,但是在精神上的支持也是对师老师最大的奖赏。师老师虽然有了很多的荣誉,最让他值得骄傲的是,在他64岁的时候,国家让他去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工美学院去进修。
说到孩子,师老师很自豪,三个孩子在同一年考上了大学,这对于当时的师老师而言,也是喜忧参半的事,孩子们上大学的费用成了问题,师老师虽说有着自己的手艺,但是,当时的条件下,还没有想着用自己的手艺为自己牟利,后来,他的作品在电视、报刊报道以后,许多慕名而来的人找到他家里,求购他的艺术品。也就从那时候开始,手头拮据的师老师用自己的作品供出了三个大学生,小儿子到现在还在北京读博士。
藏羚羊、奔牛、三江源,这些艺术品在青海的行业里至今无可可以替代。
(责任编辑: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