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党政考察团学习考察侧记
(责任编辑:井泉)带着开阔眼界、寻找差距,谋求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学习重任,11月26至28日,衡阳县委书记王洪斌,副书记、县长熊超群亲自率领我县党政代表团一行风尘仆仆,历时3天行程近1200公里,先后进入长沙市望城区、浏阳市、汝城县、郴州市苏仙区27个考察点,带着问题,边走、边看,边思、边议,寻找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 望城样本, 备受推崇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怎样处理好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关系?“全国百强”、“全省第二”的望城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给考察团提供了望城样本,备受关注。 望城区地处湘中东北部、湘江下游,总面积969平方公里,人口54万,2011年5月撤县设区后,望城就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全区城镇化水平每年以超过两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并跻身湖南省10个新型城镇化暨城乡统筹示范县(市、区)行列,2014年1-8月,完成财政总收入35.7亿元,工业总产值614.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63.5亿元。 考察团经过近3个小时的车程,抵达望城区,只见整洁宽敞的道路,似乎一尘不染,道路两旁,绿化赏心悦目。2013年游客接待量达15万人次,收入8000万元的千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成为考察团的第一站,全区规划总面积为12000亩,环境优美,鸟飞鱼跃,生态和谐,先后获得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众多荣誉。目前已经形成了休闲度假、蔬菜种植、水产孵化、生态山庄等整体配套体系,现已跻身全国第五大乡村旅游企业,我省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行业中最大规模和最具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红薯、南瓜等瓜果蔬菜的果实都结在空中的蔬菜产业示范园,深深吸引了考察团的目光,对园中育苗中心里先进技术,大家啧啧称赞。该区建设于2013年,由11家现代农业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总面积1万余亩,总投资近3亿元。它是一个集各种时令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现代农业新技术展示高效设施农业设施设备的应用和推广、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生态农业观光于一体的蔬菜示范园。 在靖港古镇古朴的石板路上,考察团一行详细了解了靖港古镇在开发中,以“古”为特色,坚持大保护、大利用、修旧如旧的理念。靖港镇坚持规划和保护并重,特色文化不可复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沿着白墙黛瓦的民居和干净整洁的栈道,在乔口镇的水乡神韵,碧波荡漾的柳林湖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看到河畔民居修筑了污水处理管网及生态保护堤时,考察团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县委书记王洪斌还拿出手机进行拍照,赞叹望城保护生态环境所做的努力。 代表团还考察了望城东湖湿地公园、高星物流园等地。每到一处,都是一个景致;每到一点,都特色鲜明。据望城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把城乡统筹作为同步解决城市和农村问题金钥匙,把望城全域作为一个大公园、大观园来规划建设,把湘江两岸四大名镇作为古镇群落来保护和利用,把分类指导作为推动各版块竞相发展的基本方法,从而走出了一条具有望城特色的新路子,实现了城乡共同繁荣,协调发展。 通过实地考察及工作人员的介绍下,考察团成员对望城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同步推进和特色发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赞叹不已。并表示,望城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将旅游景点开发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休闲旅游与现代农业互动发展的路子,为衡阳县提供了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王洪斌要求考察成员要结合衡阳县本地实际,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借鉴望城坚持科学谋划特色镇建设、突出产业支撑挖掘发展活力和注重统筹推进改善城乡面貌等方面的有效经验,以便更好地服务好衡阳县的发展与建设。 浏阳速度, 独具魅力 11月26日深夜,县党政考察团离开望城到达浏阳市。 浏阳地处湘东,毗邻江西,面积5007平方公里,人口143万,被誉为“中国将军之乡”“中国花炮之乡”等称号。2013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省二强,是全国百强县中发展进步最快的县市。2014后在省市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情况下,浏阳继续保持引以为豪的“浏阳速度”,现共铺排重点建设项目163个,上半年,浏阳多项经济指标再次领跑县(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等7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均排名长沙市九区县之首,保持加速发展的趋势。 为了更直观的了解浏阳产业的发展,27日考察团一行一大早就马不停蹄地进入了国家级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考察团一行先后深入企业车间、产业展馆,参观考察了经开区展厅、医药文化馆、蓝思科科技、等地,考察团成员纷纷赞叹园区建设的超前理念。据了解,浏阳经开区从产业起步之初就树立了高科技产业立园理念,主动避开了传统的低端加工制造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通过高速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和有稳健市场支撑的传统产业在省市经济“传统主导行业持续下降、战略新兴产业强劲上升”的过程中,凸显出园区发展的高速度和高质量。今年上半年,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70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财政总收入11.99亿元,同比增长30%。 金阳大道作为连通黄花机场与浏阳市一条交通重道,全长共40多公里,征地拆迁牵涉三个乡镇,沿线200多户居民拆迁及1744亩的征地,该市创造了15天时间完成了全部征地任务的“浏阳速度”, 让考察团成员在接受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之余,内心深处有了更多的反思。 汽车离开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继续前行,走进花炮之源、花炮始祖李畋的故里浏阳大瑶镇。进入大瑶镇,高楼林立、宽敞的路面……一股现代大都市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是一个镇吗?”考察团成员隔着车窗一边看,一边赞叹。 据大瑶镇党委书记介绍说,大瑶是浏阳花炮发源地,产业基础好,民间财富集中,市场相对完善。这里产业链条完整,既有传统花炮产业,又有环保型新兴工业,更有繁荣的商贸服务业。户籍人口只有6.3万人的乡镇,金融机构居民存款余额达30亿元,2013年,实现财政税收1.7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1万元,一直名列浏阳乡镇榜首。 从李畋广场,穿过金富商业街,最后来到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考察团成员边走边看,对大瑶镇的城镇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大瑶镇城镇化建设有着齐全的产业支撑,在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成就将作为第一手资料,为衡阳县新型城镇化提供重要的参考。 随后,考察团还考察浏阳金刚镇何家大院、浏阳长兴湖片区。 考察团认为,浏阳在产业园区建设上要学会活用政策,将企业与群众的利益紧密联系,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实现产业园区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通过参观和考察,浏阳市的项目建设进度之快,园区发展之繁荣,优势资源利用之充分,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之大都深深融入到参加考察的党政代表的心中。对照别人的发展,找出自身的差距,从中吸取经验,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这也是党政代表团这次参加考察学习的任务和重中之重。 王洪斌指出,浏阳项目推进的做法、企业管理的措施、小城镇建设的融资渠道等等都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和借鉴。尤其是该市抢抓时效、推进项目建设的大速度值得大家反思。目前我县正在建设中的几个大项目,要对照浏阳经验,将征地拆迁工作拿下来,为项目的推进铺好路。 美丽汝城,生态高地 11月27日中午结束了在浏阳市的考察之后,汽车直奔郴州市汝城县。 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边陲,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之美称。全县土地面积2400.7平方公里,人口40万,全县平均海拔600多米,森林覆盖率达73.69%。 汝城作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怎样选择走出一条贫困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特色路的疑问引起考察团各成员极大的兴趣。 晚上7点30分,考察团不顾6个多小时的旅途疲惫,没有片刻逗留,直奔汝城县城。灯光熠熠,绿树葱翠,夜色中的汝城县透着一丝神秘却又散发着蓬勃生机,听着该县领导的介绍,一路走来,感觉汝城县处处是景,处处见美。考察团成员们不时对汝城的城市景观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一幢幢设计别致的大楼,高高鹤立,让人感受到汝城浓烈的发展气息。考察团的成员们纷纷感叹,汝城的城市建设下了大功夫、大力气。 据县长黄志文介绍,历年来,汝城坚持绿色发展,把全域旅游开发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方向和主要抓手,按“美丽汝城,绿色崛起”的思路,先聘请国内一流策划规划机构,编制了《汝城县全域旅游开发策划》、《汝城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方案,出台了许多鼓励旅游产业发展的措施,并落实重大相关建设财政贴息、税费奖励等众多政策,吸引了一大批人参与到全域旅游开发上来,从而把建设旅游强县的过程变为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过程。 早上8点,考察团来到汝城县的濂溪书院,濂溪书院是为了纪念被誉为“理学开山”的北宋大儒周敦颐而建,周敦颐曾在汝城担任地方官。书院的希濂堂前,伫立着一尊周敦颐铜像。堂内有“廉”与“诚”两个大字悬挂于周敦颐画像左右。工作人员介绍,“诚”字是周敦颐提出的为人之道,而“廉”字则为做官之道。现已成为了汝城文化事业发展的亮点和游览观光的热点,是爱国主义教育和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党政要员、莘莘学子、文人墨客拜谒者络绎不绝。 在参观汝城县城重点工程爱莲广场后,大坪镇小城镇的示范镇建设深深吸引考察团中各乡镇党委书记浓厚的兴趣,人口3.5万的大坪镇先后投入60余万元,精心编制了到2030年城镇建设总规划及修建性规划,并建立完善了“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的规划管理制度。近几年,个体工商户投入小城镇的建设资金达4200余万元,并通过先办事再争项目,积极实施了农贸市场、大坪大道、政府综合楼等一大批项目的建设,成为汝城投资最大、建设最快,设施最齐,功能最全的城镇。 笑得最甜应属于大坪镇谭屋村1098个村民了,这个在铁矿荒坑上建起的美丽村庄,因该村地处铁矿区,“垃圾随地见,杂物铁矿到处堆,晴天尘扬,雨天满地泥”成为2012年前当时谭屋村真实的情景,经过在短短的二年时间里,“通村公路”、“环村公路”、“谭屋广场”等15个项目的建成,并且通引导帮助村民调整产业结构,由黄色的铁矿开采业向绿色的生态农业产业转型,彻底改变了谭屋村的面貌。考察团成员一下车就走进村民家中,与村民交流相关生活情况,零距离学习感觉大坪镇谭屋村在新农村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考察团成员们细细观看,感受深刻:新农村建设,需要大谋划,谋求大发展,靠思想引领、模式引领、规划引领的思路,勾画了一幅现代新农村建设的美好画卷。 而后考察的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三江口瑶族镇、热水镇等地,考察团一行一路走,一路问;一边看,一边想;一面听,一面议,汝城“生态立县、生态强县、生态兴县”的理念,令大家印象深刻、深感震撼、深受启发。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值得衡阳县学习和借鉴。 活力苏仙, 谋定后动 28日下午4点,我党政代表团告别汝城,到达本次考察最后一站郴州市苏仙区。 苏仙区位于湖南郴州市中心城区,辖9镇1乡6街道,总人口41.55万人,总面积1342平方公里。全区围绕“两纵两横两带”,以城、镇、村为点,山、水、路为线,形成了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梯次推进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代表团首先兴致勃勃参观了西河沙滩公园,了解到该公园现是郴州最大最具特色的一个休闲公园,占地面积500亩,集沙滩、竹林、文化广场、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当代表团成员了解到,该公园原为采选矿企业尾砂库区域,曾经污水横流,鱼虾绝迹,2010年以来,苏仙区大力整治西河流域,严厉打击非法采选企业,并投资1亿元建设沙滩公园。该区只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种植100余种绿色植物,从海南运来海沙,把昔日杂草丛生、尾砂堆放的荒滩变成绿树成荫、环境优雅的乐园。如此令代表团成员赞叹不已,认为其不愧为大气魄、大手笔。 身处望仙镇人文与自然巧妙结合的和平村,让代表团成员忘记2天来的路途疲劳,受益匪浅。该村统筹规划,从房屋建设、道路修建、绿化栽种等形成统一的规划,并整合资金建设乡村休闲旅游场所,将人文与自然巧妙结合,实现了乡村旅游资源的融合和发展,农民的幸福感不断攀升,城乡品味也进一步提升。 郴州市苏仙区委书记彭生智介绍说,我们讲城乡统筹到底是以什么作为总抓手,怎么把这个总抓手具体化,郴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六大主要工作,包括农村土地改革、农村经营制度改革,集中一个最重要的,排在第一位的是规划农村建房。 苏仙区156个村做到道路沿线的重点村高标准规划,偏远村简易规划,从而形成了城乡统筹发展,全区不断扩容提质的态势。苏仙区的后发赶超也引发人深思。 县委书记王洪斌现场指出:整个郴州的农村都全面实现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我们(乡镇党委)书记们都来了,这件事力度很大,大家应该看,我们一天都在郴州走,一定都感受到郴州的农村非常漂亮,为什么会非常漂亮,关键是规划以后再建设,这一个关把住好,我希望大家都认认真真研究,我们回去以后,我们的农村怎么来编制规划。 新农村如何来建设,看了别人的,再来对照自己的,感到其中的不足,才能更好地促进工作。王洪斌说,目前我县的梅花村也正面临统筹发展的境地,如何以梅花村示范建设,带头发展,促进衡阳县农村走出一条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的路子,这是值得各代表团成员认真思考的。 傍晚,华灯初上,考察团车行驶在回衡阳县的路,“这次考察学习,蛮有启示。”县旅游局负责人说:“考察后感触非常多,体会深,感到压力大,工作任务重,和考察县对比,他们的发展理念深,转型快很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 学习虽已结束,思考继续前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地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成功的发展经验,进一步增强全县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积极带领衡阳县120万群众克难攻坚抓发展、昂首阔步奔小康。 (通讯员 刘欣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