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秋灯吟草 整理/月照天涯 1 诗.是生活中的惊讶或灵魂深处受到了某种“电击”而发出的笑或喊出的痛.写诗不能去压迫自己为诗而诗,好诗必孕在极端的状态.诗人是在文字上跳舞的人,是用诗的乐器吹奏生活的杂乱无章.诗人决不走中庸之道,情感边缘化的人,一不小心便站在了诗人的风口浪尖.要写出一首好诗务必有一定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基础.离开了这个前提,你永远不可能成为诗人,大不了你只可能成为小说家或者编剧. 诗是文学艺术形式的另一种包装,是浓缩了艺术感召力的,读懂它会获得巨大的艺术能量来补给自己精神的缺失。让灵魂沐浴清新!同时感受这其中所释放的艺术空间原来竞是如此妙不可言!与欣赏-副画,读-副书法作品一样。接受的这种艺术冲击同样铿锵而声!韵味实足! 2 写诗,题目很重要,如若诗的主体, 也是诗的核心.诗人在动笔之前拟定,明确一个主题, 然后用文字为载体,用喻象去串联,找出甲,乙两事物的共同点。就像出远门先定下的目的地,然后为了那个目的地再计划用什么交通工具.想快言快语图个痛快,就坐飞机,眼睛一闭就到了,可沿途没欣赏到什么风景.这诗一看就明了了,就没嚼味的.如果立了议题,用绕道的骑马方式,沿途风光揽胜尽收眼底,而目的也达到了,并欣赏到了优美的东西,这便是一次好的旅行. 这便是所用的技巧,也就是诗的表现手法。为了核心转,铺开多大的半径,那就是诗的容量。容量可大可小!初学者尽量将诗的空间弄小-点!便于叙述得清楚-点,就像刚学走路的孩子,不宜走远,怕不回来了!写诗也讲究收与放的撒网似的道理!你说开了得想法说拢来!方显得不乱,有头绪的说,-句句补充或者递进! 3 写诗的人首先学会看懂别人的诗,不要求全懂,但要看出中心.如果对一首诗不知所云,那只有两种解释:一是你的鉴赏水平低,二是那人根本就不是写的诗.现代诗从“五。四”以来就不断地走向口语化,平民化,大众化. 诗也在不断地衍化,不断地接近人群,诗的进化过程也是一个漫长过程,从表现手法到内在的文化责任和其艺术的承载力都在不停地变换角色!但有-点是永远不可改变的,那就是诗的艺术亲和力。诗以其独有的语言结构和他的韵律,音顿,节奏而取胜读者,可瞬间激发人的情感!一个成熟的诗人, 我认为他的诗必须经过这么个过程.第一,口语化且平铺而不优雅.第二,朦胧而晦涩,只有自己能看懂,略有几个同类,误读出些许痴狂.第三,继续平民化,口语化,但优雅而幽默. 亲和而不腻,感情上有粘性,能产生共呜!
4. 诗有它特有的语言承接其意境,语言要有想像的余地,流水似地加以铺阵, 会让人感觉在听报告。诗的空间即所谓诗的张力. 它蕴涵诗的内质,我们常说的-首好诗,诗意在诗外.诗讲究意境之间的跳跃之美.好像书法中的“飞白”,但不可跳跃太远,太远便是朦胧诗,或者叫灰色意象. 读起来费力!喻象之间的跨度过大,会绐读者读三遍还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一首诗有一.二句闪光的地方,便是“好”诗了,读诗也要有包容心,不可强求句句精炼,善于摸到作者起笔的原意再读他的诗,也许感觉才是最原始的,最朴实的。只有原始的东西才是真的,也最易打动人心,虽然有时其表现手法并不是很艺术性或者缺少幽黙感,甚至有些拙劣。诗要让读者轻松阅读,有愉悦感。艺术感染力要选定良好的突破口,要善于抓住读者的目光与灵魂深处的“软肋”.当然,写一诗首先得让人看懂. 要本着这个原则,在此基础上加以修饰,语言加以提炼,意境加以开拓,比拟学会隐喻。只有更多的人看懂了,才有艺术的传播性,才可获取读者群,那才叫艺术开了花结了果! 5. 初学者写诗切忌用太多的“因为....所以....”之类的介词, 等连结词,你将诗上下之句的意思解剖得一清二楚.那样就不叫诗了,那是几何上的证明题.不要弄成写小说一样,要注意诗的分行与停顿.停顿是在阅读换气时的需要,或者语气需要加重而作突出时所用的标记,不是随心所欲,将一句话分行便误以为是诗了,这是初学写诗者最先进的一个误区,要注意分行与停顿.那是诗的另一种技巧,诗,在朗诵过程中语气和情感的需要,所以,我以为初学写诗者在读别人诗时,最好是读出声,不要默读,那样找不到诗的韵律感!写诗时千万不要生怕读者不知其来龙去脉,而过多的用“不但…. 而且….,因为……所以….” 等连结词,像交待问题-样。那没味了!不用看完就知道你下面说的什么了!诗,根植于生活,要不断地深入生活去捕捉闪光的美!个人的情感渲泄太多也会让人腻!因此,我认为真正的诗人不是关在房子里长大的。是生活的沃土养育了诗人的灵性!多读!多写!多思考!关注生活,融入自然!以自已常期对文字鉴赏能力的掌控,揉合诗的表现手法!呈献生活的原汁原味!到时你不想成为诗人都不可能了!而我,也正在这条路上摸索前行….. (责任编辑: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