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会员 > 优秀会员 >

古典诗词讲座:桐花万亩诗词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二)

时间:2012-03-26 13:03来源:本人旧作投稿 作者:沧海一啸 点击:

                               青少年为什么要学习古典诗词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泱泱诗国,诗词是中华艺术的瑰宝。在我国三千多年的诗歌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卓越的诗人和伟大的诗篇,为中华文明的长卷谱写了无数浓墨重彩的篇章。中华诗词,博大精深,雄健典丽,宛如一部色彩斑斓的二十五史画卷,一部惊风雨动鬼神的宏大乐章。在漫长的历史征程中,涌现了屈原、陶渊明、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超一流的大诗人,他们就象一颗颗辉光四射的恒星在中国也在世界文化的天幕上永放光芒,又象耸峙于东方的直插云天的一座座泰山,让无数人敬慕、仰望和鞠躬。当然,除了这结璀璨的恒星和入云的峰巅外,还有无数颗星星共同辉映着中华诗词的天幕,还有一座座山峰共同装点中华诗词的大地。放眼世界文坛,中国的古典诗词是独特的,是无与伦比的,是美轮美奂的,只是由于诗的语言艺术难以相通,审美心理各不相同,还远没有为世界认识。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五四以来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建国以来左倾思潮的长期泛滥,以及社会经济生活的迅速变化,我们现在对诗词变得愈来愈隔膜了。成年知识阶层真正懂格律能创作诗词者已属凤毛鳞角,更遑论学生了。所以,补上这一课,让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中华诗词甘露的滋润,对你们心灵的发育、心智的培养、情操的陶冶、道德的升华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难以替代的特殊作用。
  第一,提升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如前所述,中华诗词博大精深,雄健典丽,我们只要浸润其中,必定会受到她那灿如云锦般的诗美感染,必定会被她迷人的风韵和魅力所陶醉和折服,从而产生对中华诗词乃至中华文化的一种挚爱,自然而然地也便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著名作家余秋雨曾有言,他下辈子还想做一个中国人,因为中国有唐诗宋词。这种源于文化也源于一个人的灵魂深处的爱是多么的刻骨铭心,也足见中华诗词在一代文化大师心中的崇高地位。
  一部中华诗歌史,其实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历史,就是由一首首爱国主义的乐章汇成的雄浑交响曲。
  说到爱国主义,我们自然想起我们伟大的诗祖屈原。屈原乃楚国之贵族,娴于辞令,明于治乱,奈何朝廷被群小把持,而他却依然怀瑾握瑜,最后被怀王放逐。但是他对朝廷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却依然象火焰一样经年在他的内心燃烧,于是,他拿起了那枝如椽的诗笔,写出了一首首光耀古今的爱国主义诗篇。那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孤愤,那种光阴飞逝、壮志难酬的伤感,那种坚决不屈服于世俗的节操,以及对国家和人民那一份深沉的大爱犹如长久压抑着的地火,一朝在他的诗歌喷薄而出。当我们读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亦余心之善兮,虽九死而无悔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光君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这样一系列喷射出爱国主义火花的璀灿诗篇时,我们的灵魂仿佛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洗礼,这样的佳句会镌刻在我们的心灵深处,难以忘怀。
  正是由于屈原开创了中华诗歌爱国主义的伟大传统,从此以后的两千多年,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诗歌史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尽管这种精神在不同的时代以及不同的诗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形态千差万别。一般来说,天下太平,国运昌隆之时,这种精神就会转化为对祖国壮丽山川的赞美以及对身处太平盛世时代的一种自豪感与幸福感;当国是日非,奸佞当道之时,这种精神就会转化为扫除群小、重整朝纲、造福人民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当国家遭遇外侮,山河破碎之时,这种精神就会转化为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的斗争精神。盛唐时,李白、王维、王昌龄、高适、岑参,他们的作品无不充满了对祖大好山河的热爱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当我们读到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王维的《山居秋瞑》、《终南山》、《汉江临泛》、《使至塞上》;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名篇佳作时,大唐帝国的锦绣华章仿佛在我们的眼前渐次展开,大唐帝国开疆拓土、积极进取的峥嵘气象仿佛浮现在我们眼前,我们自然便升腾出了一种爱国主义的豪情;当我们读到李白的《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杜甫的反映安史之乱的一系列诗篇,白居易的一系列新乐府诗,皮白休、杜荀鹤、聂夷中等一系列反映中唐晚唐时期国势衰微、民生凋弊的一系列现实主义诗歌时,我们的心中无不激发出对荒淫残暴的统治者的深深憎恨和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从而产生热爱人民、心系社稷的强烈感情,这当然也是爱国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当风雨欲来,国难方殷之时,此时往往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说到沧桑句便工。爱国主义的旗帜往往会在金戈铁马的战场上、在残山剩水在废址边、在敌人的屠刀下更加高高地飘扬。陆游、辛弃疾、陈亮、李纲、岳飞、文天祥、陈子龙、夏完淳等诗人的英名将永远镌刻于中华历史的长廊,永放异彩。当我们读到那用鲜血和生命染成一个个方块字和一行行诗句时,我们的心总在颤抖,我们的血犹在沸腾,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将伴随着这些壮丽的诗篇冉冉升腾。
  
 
第二,培养高尚的情操,化育美好的德行。
  中华诗词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是中华文化精神的结晶。从她诞生的那一天起,即以其高尚的情感、深邃的思想、深刻的哲理感动并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说到这里,我们自然绕不开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大体上说,中华文化是一种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兼容道家、释家、法家等其他类型思想的一种复合型结构。儒家的积极进取精神和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以及法家的法治思想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文化所化育的优秀人文精神大致可作如下归纳:1、责任感、使命感与优患意识;2、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思想;3、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思想;4、天人合一的思想;5、以和为贵的思想;6、兼收并蓄、和谐共存的思想;7、忠君爱国忧民的思想;8、忠诚爱情、珍惜友情的思想;9、重气节,惜名誉的思想;10、扶危济国、同情弱者的思想;11、讲信誉、重然诺的思想;12、换位思考,以己度人的思想;13、洁身自爱,清正谦洁的思想;14、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思想。
  其实,这些中华文化的思想光芒经常闪烁在我们的诗词作品中。这样的名篇佳句俯拾皆是。如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等名句就鲜明地体现了这种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卢照邻的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从军行》);李白的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等佳句既体现了责任感、使命感,又体现了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得安如山。就体现了这种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李白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纳兰性德的若似皓月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杜甫的香雾白鬓湿,清辉玉臂寒落月满屋梁,犹疑颜色。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元镇的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这些诗句既是忠贞爱情的颂歌,也是真挚友情奏出的乐章,是诗歌永恒的主题。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大家一系列的山水诗或则清新恬淡,或则温婉怡人,或则含蓄蕴藉,或则意境绝妙,这是作者的灵思与外物相交融时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当然也体现了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国人秉性中庸,崇尚和平,这在诗词中亦多有反映。如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杜甫的苟在制侵邻,岂在多杀伤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就体现了以和为贵,和谐共存的思想;贾岛的十年磨一剑,锋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就体现了作者扶危济困,伸张正义的大无畏思想,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取玉龙为君死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高适的男儿生来重横行,天子非常报颜色,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等都鲜明体现了作者忠君忧国爱民的思想,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舟永结无情游,相期邀云汉,苏轼的小舟从此去,江海寄余生,李商隐的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等都体现作者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入世出世思想。限于篇幅,我在这里无法把那些蕴含着深邃思想和美好道德的佳句一一罗列。
  一部古代诗词,既是哲理与情感的交融,也是道德与艺术的结晶,读这样的好诗,我们在畅饮艺术佳醪的同时,于不知不觉中便提升了自己的道德层次,丰富了自己的人文精神。
  第三,超越世俗的羁绊,培养远大的理想。
  诗歌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她高于生活。现实的生活往往是琐碎的,零散的,卑微的,甚至是污浊的,只有被诗人的精神火光照亮的生活才会更加鲜亮、高贵和清纯。读一首好诗,往往能把自己从俗世的种种羁绊中解救出来,把自己的灵魂从世俗的泥潭中引渡到浩渺无际的理想国度。这一个国度充满高贵、纯净、静穆、善良,她接纳并栖居我们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亦带着宗教的某种色彩。当然,我们无法完全摆脱世俗,但我们的精神可以时刻飞向这个国度。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感到痛苦、惆怅和压抑,但是,理想总是治疗我们心灵的一剂良药。事实上,好的诗歌就是一座桥,她的一端连着庸俗的现实世界,一端连着高贵的理想天堂。她能引渡并升华着我们的灵魂。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我们不知不觉地便产生了高尚而远大的理想,这一理想牵引着我们不断奋斗,进取,牵引着我们不断地付出汗水、泪水甚至是鲜血与生命,我们也无怨无悔。这一个过程,便塑造了一份高尚而有价值的人生。
  古往今来,几乎每一个诗人都是理想王国中的翩翩王子。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苏轼、辛弃疾、陆游等无数大家,他们怀瑾握瑜,飞腾于理想的天国,但残酷的现实生活总是羁绊着他们的飞翔,然而,他们总是不屈不挠,总是望着理想的红霞执着地飞翔。这个过程自然是痛苦的,但正如蚌沙成珠,他们以伟大的诗篇瓦解了现实的羁绊,升华了自己的理想,也玉成一个个流光溢彩的名字。
  当我们读诗时,我们的心随着诗人的心而跳荡,我们的情感随着诗人的情感而起伏,我们的理想也伴随着诗人的理想而飞翔。当我们沉浸其中,于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情趣便更高雅,我们的理想也更远大。
  第四,使感情更加丰富,心灵更加灵秀。
  英国著名学者培根说过:读诗使人灵秀。的确是这样的。被诗词的甘露浸润的心灵总是纯洁美好的,植根于诗词土壤里的感情之树总是郁郁葱葱,四季长青的。一首好诗会牵引着我们感情的翅膀向理想的王国款款飞升。
  诗言志,词抒情。一首好的诗词本身就是美好情感的结晶,是现实的生活撞击于诗人的心灵所溅起的火花。大概除哲理诗以外,几乎每一首好诗都蕴含着诗人们丰富的情感。读一首好诗,让我们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交融在一起,让我们的心与作者的心跳荡在一起,于无形之中,我们的灵魂便升华到一个更加美好的境界。
  打开一卷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感情的名篇佳句俯拾皆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抒发了作者对意中人那种深情的思念和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之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雪雨霏霏。表现了出征战士触景而生发的寂寥、伤感与惆怅之情;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抒发了作者那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望崦嵫而勿迫,恐鹈之先鸣”则抒发了作者深感功业未立,年华流逝的焦虑和痛苦之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抒发了作者那种老当益壮的豪迈之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抒发了作者心无尘污,陶醉于田园风光中的那种怡然自得之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抒发了那种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英雄情怀;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抒发了作者那种孤芳自赏的高洁情怀;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抒发了作者芳馨独抱而世无知音的孤洁情怀;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去阳关无故人抒发了朋友之间那种深深的惜别之情;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既写出了那种浓郁的离情别绪又写出了对朋友的劝慰与祝福之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置沧海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之情;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抒发了思妇对征夫的那种殷切的思念之情;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写出了那难分难舍的挚友情;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抒发作者飘泊流离、老病缠身的孤苦之情;男儿何不挂吴钩,收取关山十五州抒发了那种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襟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抒发那种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美好感情;临时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抒发了那殷殷的慈母情;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阴日影来则写出官女那种幽寂和孤独之情;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写出了那种神游物外、物我两忘的恬淡之情;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则抒发了那种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则抒发了对国家命运忧心如焚的感情;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抒发了思妇那种惆怅寂寥和缠绵悱恻之情;会挽弯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抒发了扫荡强敌,重整乾坤的豪情;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竭则抒发荡平金寇,还我河山的慷慨激昂之情;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则抒发了岁月飘零,壮志难酬的悲愤。
  这些诗词名句就象一颗颗的珍珠,被一条条感情的银线贯穿在一起,散发出永恒的艺术光华。读这样的好诗,去感悟作者那种丰富的感情,去体会作者创造的各种妙不可言的艺术意境,我们的感情自然会更加丰富,我们的心灵自然会更加灵秀。
  第五,培养爱的意识,构筑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
  古往今来,一切优秀的诗人无不是胸怀一腔大爱去写作,他们的心灵亦无不充盈着爱的花瓣。他们爱祖国、爱人民,也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甚至爱陌生的人,他们爱祖国壮丽的山川、悠久的历史、优秀的文化。即使身处逆境之中,他们的爱依然是那样丰沛和充盈,于是,他们的笔端总是绽开爱的花瓣,他们的字里行间总是流淌着爱的涓涓清流。
  屈原对祖国和人民的爱是那样博大和深沉,即使在流亡途中,依然心系祖国和人民,他那种九死无悔的牺牲精神和求索精神自然也源于他的一腔大爱。千百年来,他的作品高矗云天,令人高山仰止,究其原因,除了他卓越的诗才外,更主要是因为他以生命去诠释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一腔大爱。
  谢灵运如果不爱神奇的山水,就决不会诞生一系列空灵的山水诗;聊渊明如果不爱恬淡幽静的田园风光的话,就绝对写不出独步千古的田园诗;李白如果不爱那个锦绣盛唐的话,他的诗笔也绝对喷射不出千古夺目的绚丽光芒;杜甫如果不爱国爱民的话,就绝对没有反映安史之乱的史诗般的作品辉照千古;辛弃疾如果不爱国爱民的话,就绝对没那一系列神奇词章的横空出世,这样的例子其实是无须列举的,因为爱是一个诗人的基本特质,是没有理由的,否则,他便不会是一个诗人。
  正因为爱是诗的源泉,诗是爱的结晶,我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自然也受到爱的教育,慢慢生成了我们爱的襟怀。
  现代社会,人情淡漠,人际关系紧张,坑蒙拐骗现象丛生,人心惟危,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心缺乏爱。由此可见,读诗其实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
  第六,培养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
  中国诗歌自诞生之日起,就有一种强烈的入世精神,尤其是在儒家思想的化育下,中国诗歌里充满了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
  卢照邻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李白的使寰宇大定,海县清一”,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陆游的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岳飞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辛弃疾的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无人会,登临意,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郑板桥的些许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中国诗歌关照社会,关注民生的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弥漫于诗篇中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读这样的诗篇,我们仿佛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那种以身许国的豪情,扭转乾坤的冲动,报效社会的理想也仿佛油然而生了。
  第七,培养形象思维,丰富想象力,激发创造力。
  文学需要形象思维,诗词尤甚。多读诗词作品,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丰富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激发出创造力。
  我们在接触古诗词时,不应该单纯把自己当作一个阅读者,而且应把自己当成一个鉴赏者。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由此及彼,由浅入深,透过作品的表层意思,去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深层含义和更高层次的审美情趣。鉴赏时,要一遍又一遍地读,在读懂作品的前提下,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的各种经历和经验以及自己对作品的艺术感悟力,去进行联想。有时,我们甚至能创造出比原作品更新更深更美的意境。
  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在充分理解作品的意思之后,我们不由得想起了这样的问题:游子为什么漂泊到这离乡千里的地方,他究竟要到哪里去?他要去干什么?这些言外之意就需要我们去揣摩想象。这首散曲中,一共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九种事物,却只用了一个动词,这九种物象渐次推出,犹如电影中剪辑的一个个蒙太奇镜头,然后,这些镜头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寂寥苍凉、萧索冷落的黯淡画面,这暗示着什么?通过想象,我们自然知道这些景物的落寞其实是因为镀上这位断肠人伤感的色彩。这样的画面,景为情生,情以景发,情景交融,妙合无垠,把游人的凄苦惆怅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又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等雄浑、苍凉的意境,如果不发挥想象力,那是很难感受得到的。我们不妨在头脑中这样想象着:在那浩瀚无垠的大漠上,一缕孤烟劲直地指向苍穹,淡青色的天幕就象一望无际的平静的海洋,一轮硕大的夕阳孤独在镶嵌在淡青的天幕上,依然投下万缕余晖,只有那滚滚东去的黄河永远奔腾不息。通过想象可以大大提升了形象思维的能力,也提升了文学再创造的能力。
  借助于诗歌的意象,能拓展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的联想和想象都获得巨大飞跃。诗人岑岑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盛开来写塞北的雪来得迅猛,比喻新鲜、贴切、生动、形象,同时,又仿佛在酷寒的塞北镀上了一层江南春天的柔曼的气息,充满了温馨感与幸福感。这样的诗句真是妙手偶得,自成千古咏雪名句。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宏伟、壮阔的画面,读这样雄奇瑰奇的诗篇,我们的想象的翅膀怎能不随着作者灵感的大鸟而款款飞舞呢?
  通过鉴赏诗词,我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会得到较快的提升,这对培养一个复合型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第八,培养审美能力,倡导美学教育。
  中国的诗词美在意境。意境是我国古代包括诗人在内的所有艺术家所极力追求的审美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谓《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深致就是意境的别称。几千年来,诗人们一直在追求那种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意境,这不仅使古典诗词熠熠生辉,而且还使其在世界诗苑中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世人所钦慕。意境或则阴刚壮阔,或则阴柔幽远,均是美的创造。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觉得一个捷径就是从诗词鉴赏开始;怎样鉴赏诗词,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感悟作品的意境。意境妙不可言,一旦感悟到了意境,也就感悟到了作品的神韵,审美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自然也接受到了较高层次的美学教育。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狗中。一切是那么静谧、寂廖,清幽之气弥漫于整个世界。意境幽寂深邃,恬淡空灵。美在一个幽字。
  又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为首诗意境空灵淡远,颇带禅意,美在一个字。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意境壮阔,内蕴深远。其深远之意却又为一腔悲壮苍凉之情味所笼罩、弥满。此诗美在字。
  岑岑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云: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这首诗气势磅礴,意境雄浑粗犷,写出了边疆自然地理和风物的内在精神。诗美在一个字。
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塞外沙漠似雪,月光如霜,在这样的月夜,戍边战士本已幽思郁结,孤独惆怅,恰恰在此时,一管芦笛吹来思乡曲,令战士们情何以堪?意境清丽悲凉,韵味绵邈。
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旷代杰构,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倾倒。而他本人也因为这一首诗而享有孤篇压倒全唐”的盛誉。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荡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中国的诗词名篇中,绝大多数篇什蕴含着优美的意境,我们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在感悟原作优美意境的同时,实际也是跟着作者重新进行创造。这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在这些名篇的熏陶下,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我们的心灵也会被这些美的东西涤荡得更加纯净、透明、丰盈、鲜活。
  其实,学习古典诗词的好处何止上述八个方面,我只不过是作一个粗略的概括而已。限于篇幅,我就不进一步展开论述了。总之,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她至今依然还在绽放她的光华和风韵。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泱泱诗国,我们有幸能以母语的形式欣赏那么多世界一流的诗词杰作,我们也有责任把这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并发展下去。
  肯定有许多同学会说,老师说古典诗词这么好,我也相信,但是,古典诗词浩如烟海,要提高鉴赏和创作水平,我们该从何处下手呢?老师能不能赐给我们一把金钥匙呢?我说,可以。我这把钥匙就是精读(最好是背诵)一流诗人的名篇佳作,感悟其中的意境与神韵,这样日积月累,水平自然会与日俱增,下面我想就中华诗词中几篇鼎鼎有名的大作与大家探讨一下。
(责任编辑:百合)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