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朝历代,传国玉玺是国之重器,是国家最高权威的标志,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利与威严。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毛主席的一生为国家民族事业和人民幸福,鞠躬尽瘁,备受万民敬仰!“毛主席宝玺”是主席生前最为钟爱的宝物,它们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见证了共和国的辉煌,30多年来秘不视人,普通百姓更是无缘一见。 神秘国宝文物“毛主席龙钮玉玺”,昔日更为毛主席掌中之宝,只有毛主席家人和贴身工作人员才能亲睹真容。30年期盼,2008年,中华盛世,为永远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国家第一次对外公开展示全球首尊毛泽东龙钮玉玺!神秘的毛主席金龙玉玺终于走下神坛展示于民间。 一、尘封半个多世纪,国家绝密的毛主席玉印,第一次公开展示! (一)邓散木送给毛泽东的原印 毛主席龙钮玉玺是毛泽东的私人用章,原件5.8厘米见方,为国家一级文物、“特级国宝文物”,价值连城;1963年,由当时有“南邓北齐”之称的著名篆刻家、一代金石大师邓散木邓散木先生在癌症晚期,应国家要求,特地为毛主席雕刻的收官之作,毛主席对这方印玺最为钟爱。 该印原物,在毛主席去世后,被中央办公厅收藏,于1990年经中央办公厅批准,由中南海移交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作为纪念馆镇馆之宝。 (二)原样放大版【毛泽东龙钮宝玺】 “高1.226米,长、宽均为1.15米,重达5吨。”你见过这么大尺寸的印章吗? 2008年12月26日,毛泽东毛泽东诞辰115周年纪念日。进入韶山“毛泽东遗物馆”,第一厅即整个遗物馆“序厅”,正中位就摆放着这么一个大印,重达5吨的“毛泽东龙钮大印”。它就是毛泽东的私人用章龙钮大印的放大版。 “龙玺神品、传国佑民”。这件耗时3个多月完成的放大版龙钮大印,高1.226米,长、宽均为1.15米,较原印放大20倍;在福州雕刻完成后运抵达韶山,并陈列于韶山毛泽东遗物馆,于毛主席诞辰115周年前夕开放。 2006年,经相关部门批准,韶山管理局获批可按比例放大造龙钮大印。为了寻找与原龙钮大印相近的寿山石料,当地政府先后派出三组人马,赴辽宁、内蒙、甘肃、福建等七省寻玉,最终在福州找到一块重达35吨的寿山石,由百余雕工雕刻75天,制成龙钮印。】 2008年8月,寻石小组终于在福州藏天园寿山石工贸有限公司的矿山里找到了理想的石料—块重达30吨的寿山石。 “我们调动了两辆30吨载重的吊车和一辆平板车,花了3个小时,才把石头运到雕刻基地。”负责雕刻龙钮大印的藏天园寿山石工贸有限公司总裁陈用贵说,他们开始有些犯难:“从来没雕过这么大的作品,一开始不知道从哪下手。” 后来,在国家工艺大师冯久和、林亨云的指导下,陈用贵联同公司的30多名雕工,在修改了60多次雕刻方案之后,才得到最理想的雕刻流程。而之所以将这件龙钮大印的高确定为1.226米,寓意为毛泽东的生日是12月26日;大印的长、宽各为1.15米,则寓意2008年刚好是毛泽东诞辰115周年。 2008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15周年纪念日,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放大版的龙钮大印终于向世人展示了她精美的面容。“太好了,不容易啊,真不容易。”特意前往福州接运大印的胡德昌连连感叹,这件重5吨的大印真可谓“天下第一印”。 重玺居中,平安天下 毛泽东龙钮大印摆放讲究,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标准(略),必有高人指点。既突出了“寿山石”所蕴含的“龙”文化意绪,又庄严地显示了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更出彩的是将中国共产党人最根本的执政理念和道德标准“为人民服务”金镶正墙。其整个“序厅”的布局、装饰,原本照搬新华门影壁工巧,皇家风水,大国之器,映射施恩于每一位跨入其门者,“重玺居中,平安天下”之义彰显。 毛泽东遗物馆的修建,被定为“一号工程”,2003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分别来到韶山,要求将韶山建设好。为此,有了一系列的暗合与机巧事的发生。湖南省“一号工程”组委会为此所召开的各种会议,恰好是毛泽东长寿的年数。湖南省委定下要在毛泽东诞辰115周年时,将馆建好,将毛泽东龙大钮印制好,以为镇馆之宝。但是,用什么材料制玺,颇费思量。韶山管理局为此遍访天下,搜索优质石料。经过三年多的找寻比较,最终定下“寿山石”,终于九九归一。为主席寿,当然是寿山的石。韶山的庆典,寿山的贡献,韶山寿山,自然天成。 寿山石,而出于“藏天园”,这是缘定的机巧。35吨的石料,只为“毛泽东”3个字的刻制,以及5吨的玺重,天下首印,字重千钧,内含了太多的天人合一的信息。当巨大的石料切割成胚章后,人们惊奇地发现,一幅日月同辉的图案赫然出现在雕刻艺术大师面前: 割开胚章石料,惊见日月同辉 这显然是一方集天地灵气、浑然天成的稀世珍石。刻制成印后的黄、青两龙钮头上均呈现天然红色花纹,此在寿山石中谓之“巧色”,寓意“国运似锦”、“鸿运当头”。而印台正立面的黄龙身上,显现出天然的红日与明月图案,而明月恰在红日当中,温润天下,日月同辉。 更让人惊奇的是,布局者将其“龙”印陈于隐田格中,祥和质美,见龙在田,宜山宜水,利于天下;而当前国运,似合九三体象,国之领袖,自强不息,预示厉而无咎…… 见龙在田,宜山宜水 世有珍闻,必有福降。两位雕刻大师之名,一冯久和,一林亨云,保合太和,元亨利贞,均是前世缘定,合当二位操刀,方可臻于至境。而毛致用以“六朝重臣”名世之人剪彩并最先步至玺前,更是“经世致用”的安排。“致用”前行,则必有贤达随后,何愁国运不强?阿弥佗佛,一切都似算过,一切又是随缘。 润泽天下,日月同辉 可以预料,这一方印玺,将护佑中国安稳渡危机,平安过重关。 但以泽被东方,润之天下意,须将巨石同母异体余料雕制成若干合乎经义祥数的印玺(略),内中以9枚存于京畿之地,5枚分别被大德之人(组织)迎请归于五“西”:西藏、广西、陕西、山西、江西。若果,当为国之祥兆。此一款式,合乎定数而不可多制。大德之人(组织)迎请珍藏,造福一方,名振天下,当有后福,必至厚报,亦是国家平安的福气。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珍藏有毛泽东晚年遗物6000多件,这些遗物涵盖工作、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蕴含着一代伟人生动感人的人生故事,也折射了一代伟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人格风范。 二、《毛泽东传世玉印》共由七方组成,全部是名家雕刻,每一方玉印的背后都有一个传奇的故事!
毛泽东七方传世玉印,首次齐聚六位大师手笔,精选上等和田玉精雕细琢,每尊玉印都雕刻有毛泽东的题词手迹,形神合一,彰显了开国领袖毛泽东的气度与风采,寓意非凡,盖世奇作,福佑中华。 毛泽东七方传世玉印;分别是: (一)1949年,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人员任命书》上加盖代表领袖权力的“一笔书”签名印,被尊为“一印定乾坤”。 毛泽东签名章:绽放挥洒雄浑有力 毛泽东在建国后颁发的任命书上常用的一枚签名章。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们政府主席,毛泽东颁发了《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通知书》,《通知书》最后落款是“主席毛泽东”。其中“毛泽东”三个字是非常苍劲有力而又圆润潇洒的:“一笔书”(一笔连书写而成)。这是一枚十分珍贵的象征了人民领袖崇高地位,代表了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签名章,无论从它的政治意义还是从它的艺术价值来说,都堪称“印中一绝”! (二)1949年、中国书画印坛巨匠齐白石为主席雕刻的“狮子滚绣球印章”,寓意“王者神威,兼济天下”。 齐白石治印:纵横捭阖 胆敢独造 1949年,毛泽东写信邀请齐白石参加新政协会议。齐白石欣喜之余,用一对名贵的雕有狮子滚绣球钮的寿山石,精心篆刻了朱文“润之”和白文“毛泽东”印各一方,在开国大典前夕,请当时任中央美术学院军事代表的著名诗人艾青转赠给毛泽东。齐白石所刻的这两方印章,单刀冲刻,势如破竹,纵横捭阖,魄力雄健;整体上大开大会,疏密有致;章法上字字留红,充分体现了“胆敢独造”的艺术追求。狮子滚绣球钮寓意“王者神威,兼济天下”表达对毛泽东的尊敬和挚爱。毛泽东深为喜爱,在中南海宴请齐白石表达谢意。 (三)1959年、中国书画大师傅抱石为主席篆刻“古兽钮章”。 傅抱石治印:厚重苍劲 秦风汉韵 1959年春夏之交,傅抱石与关山月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其实磅礴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时,听说毛主席要亲笔提款,傅抱石便多方征求意见,认真构思造型,充分考虑了“字、画、印”的统一性,最后刻治了这枚印章,以便毛泽东在提款时衿印。此印印钮为古兽,寓意“神兽吉祥,天人合一”,表达了对毛泽东的祝福与景仰。字体端正工整,线条厚重,挺直苍劲,颇具秦风汉韵。毛泽东对此印十分欣赏,赞曰:“不愧是当代艺术大师的力作!” (四)1963年、一代金石大师邓散木为主席所治“龙钮大印”,寓意飞龙在天,福泽天下。 邓散木治印:龙钮大印 刀力非凡 这枚大印是我国著名的金石篆刻家邓散木用“四大印章石”之一的寿山石冶成,在1963年8月赠给毛主席的。大印呈立方体,顶部镂空琢双龙,因此又称“龙钮大印”。 此印在章法上独具匠心。印文中,繁体“毛泽东”三字从右往左依次排列,“泽”字三点从左挪到了右下端,从而使详略更为得当,结构更为严谨,布局更为优美。笔画较少的“毛”字的最后一笔反向倒旋,以寓“反手掌乾坤”之意,从布局上填补了“泽”字右上端空白。此印钮为空琢双龙,寓意飞龙在天、福泽天下。毛泽东一生对此印尤为钟爱,是毛泽东藏印中的极品,现珍藏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 这枚龙钮玉玺出自著名金石篆刻家邓散木之手,取材寿山石田黄,呈立方体,明黄色,顶部镂空琢双龙,故称“龙纽大印”,印的一侧刻有“1963年8月,敬献毛主席,散木瑑时六十有六”。 邓散木,1898诞, 1963年10月8日逝, 曾名纯铁,晚年弃“纯铁”改“散木”。63年1月9日摘掉“右派”帽子,63年8月为毛主席治此印。 此印在章法上独具匠心。印文中,繁体“毛泽东”三字从右往左依次排列,“泽”字三点从左边挪到了右下端,从而使详略更为得当,结构更为严谨,布局更为优美。笔画较少的“毛”字的最后一笔反向倒旋,以寓“反手掌乾坤”之意,同时在布局上可填补“泽”字右上端的空白。这样一来,“毛”字虽然不大符合阅读习惯,但是,从印文布局上看,整体的美观协调性就更强了。这样大胆的创意,当然只能出自有“章法大师”之称的邓散木之手。 (五)1945年、篆刻家曹立庵应柳亚子的请求,为主席篆刻加盖《沁园春、雪》落款的玉印。 曹立庵治印:端庄古朴 朴拙大气 毛泽东的印章中有两个柳亚子赠送的。1945年8月-10月,毛泽东赴重庆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期间,柳亚子向毛泽东索诗。毛泽东便将《沁园春雪》抄录给柳亚子,可是上面没有衿印。于是,柳亚子特意请篆刻家、“十万印楼主”曹立庵精选了两块寿山石料,刻了一方白文“毛泽东印”,一方朱文“润之”印。两印布局自然和谐,端庄古朴,线条浑厚灵动,朴拙大气。因可好后,柳亚子先将两方新印衿在毛泽东抄送他的《沁园春雪》上,然后奉赠毛泽东。现这一组篆刻已视为革命文物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六)“篆刻王”谢梅奴为主席篆刻“弧形钮印章”。 谢梅奴治印:汉铸真谛周秦神韵 1948年,享有“篆刻王”之誉的谢梅奴应程潜之请,从家藏的印石珍品中选出两块上乘的寿山石料,为毛泽东刻了两方印章,一方为白文“毛泽东印”,一方为朱文“润之”。前者以回文排列布式,笔画间架适当,松而不散,紧而不板,深得汉铸宫印真谛;后者细文粗边,字体秀丽,笔试圆润,独具周秦私玺神韵。1951年,程潜通过湖南人民政府把这两方印章赠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一度经常使用。这两枚印章现珍藏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七)金石家吴朴堂篆刻主席藏书印,是主席在九万册藏书上加盖的印章! 吴朴堂治印:铁线之篆 神来之笔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更富藏书。据中央档案馆清点统计,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个人故居藏书共九万多册。他的藏书,几乎每册都盖有“毛氏藏书”朱文印章。毛泽东非常喜爱这枚藏书章,看书时,常常先仔细欣赏一番。这枚印章的雕刻者是绍兴籍著名篆刻家 吴朴堂。 为刻好这枚印章,他查阅了不少资料,构思良久,煞费苦心。由于“毛氏”二字笔画较少,而“藏”和“书”的繁写笔画较多,一松一紧,很难布局。吴朴堂最后决定用铁线篆刻。他解释说:“毛主席藏书,数不胜数。书多,盖印也多,必须深刻才不至磨损。” (责任编辑:井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