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遇吴凤树老功臣,真是胜读十年书。听君一席话,方才懂得青春之歌需要血与火的洗礼,方能流芳千古,美名传天下。
当年的三大战役炮火隆隆,至今难忘。不过哪一次他都没有亲临前线放过一枪一炮,但是经过他手源源不断运往前线的军需物资保证了供给,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将领们通过军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为人民战争地顺利推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些伤病员撤离前线到后方治疗,同样离不开专列的南北辗转,与时间赛跑,与死神亮剑,生命的奇迹就是那样创造出来的。
每个月30斤苞米的“俸禄”,大多辗转交到父母手里养家糊口,到了自己的名下所剩寥寥,每天都在疲于奔命,这趟车下来了,还没等喘上一口气呢,立即有命令下达赶紧出发。没人听你陈述什么差点去见阎王爷,额头上流血,腿上有伤疤,战争年代没有什么好商量的,服从才是最大的政治,说别的都没有用,况且你本身就是党员,虽然知道的不多,但是组织掌握着,急难险的任务必须一肩担。
白城出来,立即遭到3架美式飞机狂轰滥炸,没办法只能分解列车,分散目标,减少损失。等到天色渐晚了,再重新编组继续前行。半夜三更赶到玻璃山车站附近,又遭遇飞机围追堵截,车厢多处打烂的情况下,想到的不是自己逃命,而是一节节检查,为伤病员送去精神鼓励,想千方设百计共度难关。好不容易到达郑家屯,飞机又是黑压压一片围了过来,当时我军没有空中优势,被动挨打的军民赶紧钻进防空洞,而他们行进在铁路线上,躲也没处躲,藏也没处藏,只能想办法减少损失,避免伤亡过大。作为列车长,他宁可九死一生,也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即使脑袋别在裤腰沿子上也不能后退半步生啊。
老百姓有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飞机拉粑粑。吴凤树坦白的说也怕炸弹没长眼睛,不过怕有用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脑袋掉了也就碗大个疤,豁出去了,死何足怕?
军列奔驰在广袤的东北大地上,三大战役捷报频传,胜利的曙光已经展现在眼前。
垂死挣扎,困兽犹斗。盘踞沈阳的国民党眼见大势已去,惶惶如丧家之犬,调集一个团的精锐部队直奔彰武而来,得到情报的我军指战员决定立即撤离避免正面遭遇,70多节火车编组完毕,正在为没有运转车长焦急的时候,吴凤树刚刚交班完毕。军代表刘玉海命令他立即发车,不得有误。到现场一看,没有首车、没有风管,不符合发车条件,便强调必须解决之后才能做到。
“走不走”?军代表铁青着脸,用枪逼着他的太阳穴“赶紧发车”!
惊出一身冷汗的吴凤树知道事态严重了,赶紧骑到车帮子上发出信号,列车缓缓开出彰武。
事后他才得知战况,列车刚出彰武5公里,国民党就攻破南门长驱而入烧杀抢掠,而军列上满载的是我军多位高级指挥员,还有众多军官家属,更大部分是前线下来的伤病员,再延宕一会儿就危险了。事后军代表亲自向他道歉,并表示今后不会再犯类似急躁错误。吴凤树当即表态,因为不知道情况危急,所以才要求按规章制度执行,险些铸成大错,非常时期要用非常之法,不能墨守成规,否则将会带来巨大灾难啊。
“人民万岁”。当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三座压在人民头上的大山终于推到了,吴凤树再不用担心飞机拉粑粑的事情发生了。和平建设时期开始了,组织上给他许多荣誉,还分配了住房,恋爱也开始了。不过必须经过审查,2个月后反馈回来的信息证明女方也是苦大仇深,符合条件,批准完婚。同时还特别批准加挂一节60吨的货车搬家,实在没啥拉的,干脆买了2马车烧火柴运到白城,开始了新生活。
如今,吴凤树已经84岁高龄了,老伴儿与去年驾鹤西去。当时他和老伴儿说好了,雇一个保姆伺候自己,不用惦记。去老伴儿家乡大虎山为岳父岳母烧点纸,了却心愿,到自己家乡梅河口为故去的父母聊表寸心。同时买一块地儿让老伴儿入土为安。现在这些都做完了,就开始沿着当年的足迹走上一圈儿,回忆一下血与火的生活,同时看望一下老邻居老朋友,回味一下当年的温情......
(责任编辑:燕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