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谭青峰先生(右二)离职后返乡参加作家协会会议(王阿若 摄影 2011年5月18日)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和妻子的婚礼是在衡阳的乡下那间稻草泥砖屋里举行的,而伴着新房的一间房子的墙垛已经严重倾斜,父亲不得不用一根粗粗的树杆顶着垛顶。担惊受怕地住在那样的房里,我们作梦都想把房子新砌一下,可是,无奈我们那时是每月只拿六块钱补助的民师。
后来,农村实行了田亩承包责任制,民办教师的工资也提高了,我们一边种责任田,一边教书,加上妻子的精打细算,终于有了一些积蓄,于是,我们把那间快要倒塌的泥砖稻草房拆了下来,建起了一间红砖青瓦房,它虽然没有现在村里那些新建的房子那样宽敞高大,但那时却是我们村里第一栋红砖青瓦房,因而,在一阵阵新房落成的爆竹声中,一种自豪的感觉在我的心里油然而生。
再过几年,我和妻都已转为正式教师,并从村里的那间红砖青瓦房搬住到学校。一家三口拥挤着住在一间约二十几平方的房里,外加一个狭窄的楼梯房做厨房还是学校对双职工的照顾。记得有一次,我和妻看到城里的叔叔家住上了六十多平方的新套间,望尘莫及地说:“我们这一辈子可能是没条件住上这样的好房子了。”可这话说了大概不到五年,有一天,我被一个同乡带到了县城去看一套一百来平方的套间房,虽然是顶层,但比起叔叔的房子大得多,比起住在学校,那更是天壤之别。而且,那些年,由于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教师的工资水平提高了许多,银行的存折上有了一些节余,再加上亲朋的帮衬,我们买下了那套房。要知道,那是在一九九五年,乡下教师到县城买房,我们可是领导新潮流的——“乡里教书城里住”的歌,就是我那时唱起来的。
以后十多年,儿子长大,上高中,读大学,考公务员工作于省城长沙;我也努力工作,潜心教学研究,出了一些成果,评上了高级职称和中学语文特级教师,1995年下半年开始,先后被领导提拔为学校和乡镇的教育行政干部。不过,县城里越来越高楼林立了,相形之下,我的那套房子已经显得破旧褴褛了。有一天,儿子在电话里说,他要买房。我们说,你有米米吗?他说,有分期付款和住房供给金的好政策。不想,儿子的话真的变成了现实。
到了2009年下学期,五十有五的我,从领导岗位上离岗休息了。儿子打电话对我说:“爸,你离职了,我提拔你到长沙来任职吧。”我没听明白儿子的的话。他补上一句:“你在学校离职了,但你还是这个家的家长,这边的新房已经装修好了,到这边来当家长吧。”
2009年9月,离开那座县城时,有熟悉的人问我们去哪里,我玩笑着说:“儿子‘提拔’我到省里‘任职’去。”意思是说儿子为父母争气考上了长沙的公务员,使我们有机会住到省城去。
祖国六十周年生日那一天,凭栏远眺湘江两岸崭新的城市风貌,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国庆六十周年庆典节目,我在回望祖国六十年历程和自己走过的路的同时,一种幸福的暖流在我心里流淌,我非常地明白——
说是儿子把我“提拔”,其实,还是祖国母亲“提拔”了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