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东天山岩画 东天山,是一座神奇的山,高耸的山峦上四季白雪皑皑。山下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沃野千里,水草丰茂。 就是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至今,这里沉寂的一切还给人类留下了太多的不解不谜。走进东天山,就如同走进了一部厚重的历史画廊,那一幅幅斑驳的岩画,如一首首婉约蕴藉的诗,在漫长的岁月风尘中,历久弥新,向你诉说着远古游牧民族的故事…… 文/郝雁羽 图 彭兴礼 九骑酣战图 早闻哈密市沁城乡周围,现存有500多幅岩画,主要分布在白山和折腰沟两处。我们一行人不顾旅途劳顿,身在车上,心早已飞到了山崖水畔…… 车至哈密市沁城乡政府东北约五公里处,隐约可见一白色小山群,向导说这就是“白山”。 山上有许多水流冲击侵蚀而成的溶洞,古意幽深,不可穷其源。在溶洞未剥蚀的地方,依稀可见远古的岩画,画面主要是各种形态的羊,在山顶的一个溶洞里,有一个凿刻出的岩羊,羊角硕大盘曲,突显出了羊的强悍与雄健之态,小头,细身,羊尾略翘,画幅长82厘米,宽约52厘米,总体画面虽显拙稚,但古朴,意蕴深厚,动感强烈,给人一种真实、亲切、肃穆和纯真的感受。在衰草与乱石中,还可见许多这样动物的岩刻,有的在跑动,有的在瞭望,形态逼真,维妙维肖。 去沁城乡东南约八公里处,有一处名为折腰沟。沟东是光秃,浑朴的石山,西侧有一条季节河,就在山沟间,蹲踞着无数形态各异的巨石,岩画就分布在这些写满了岁月沧桑的黑色石头上。有人、马、羊骆驼等各种动物,让人惊异的是,在一块一米高的巨石上,竟刻有三幅岩画,均为战争场面。其中一幅,尤为精彩,画面上清晰可见,九匹马和一峰骆驼。九位骑士手执戈矛,或高举,或横拖,或前刺,激战犹酣,让人仿佛能听到战场上鼓角争鸣的呐喊之声,不禁为之而动容。 九骑图构图精巧,凿刻精致,线条流畅优美,画面人与马和谐自然,彼此呼应,栩栩如生,实为岩画之中的上品之作。观赏石上诸多岩画,画幅16-20厘米不等,均为凿刻而成。 还有一幅岩画上有一骑士与一步兵交战的场面,表现得严谨而生动。在另一块周遭杂草丛生的岩石上,我们还看到了一幅狩猎图,前面一峰野骆驼在疾走,后面一人张弓搭箭,欲射之。岩画中,猎人细腰,左手向前平伸,右臂上曲,生动地再现了原始人在这荒野之中畎猎的场景。 古老的图腾崇拜 在东天山脚下,还有一处更让人惊喜的岩画区,巴里坤岩画区。在这个庞大的岩画区,目前竟发现有几千幅岩画,已被新疆社社科院的的仲高教授和一些考古专家定性为大月氏部落的图腾崇拜符号。这些古老的符号,与奇特的造型,与新疆呼图壁,伊犁草原乃至中亚岩画多有相仿之处。 巴里坤岩画,多分布在兰州湾子区、东黑沟区和八墙子,画面多为动物植物和人物,也有至今尚未破解的古老的图腾符号。 岩画有许多野生动物,如北山羊,盘羊,羚羊,马鹿等食草动物,也有狼,虎豹等大型食肉动物,还有一些牛、马、狗、骆驼等家畜。 画面多表现为牧猎图,有骑猎,步猎和围猎,画中的马,表现得尤其生动,臀部浑圆,曲线玲珑,比例匀称,刻凿精细。或驰骋,或腾越,笔调渲染得浓烈而又不失真实,动感极强,呼之欲出。有的马匹已备有鞍具,狩猎工具有投枪、绳索,木棒,甚至还有弓箭。 此外,岩画中更引人注目的,还有一些太阳,植物,生殖崇拜的图画和蛇、蜥蜴、飞鸟等。 此处岩画,无论从构图,还是描摹的手法,都具备了相当高的绘画水准。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 在东天山的岩画中,也有许多人物图像,融于整体画面之中。有的人物体态纤细,在两腿间垂有硕大雄性生殖器,长可及足,让人感到夸张而不失真。生动地表现了先民祈求繁育的原始生殖崇拜。还有一些让人不能破解的刻画符号,或圈形,或圈中带有十字,或田字形,或箭头形,一些考古专家认为这是大月氏部落的图腾崇拜符号…… 走近岩画 岩画,是凿刻在石头的绘画和文字,是指在岩穴、石崖壁面和独立岩石上的彩画、线刻、浮雕的总称。岩画中的各种图像,构成了文字发明以前,原始人类最早的“文献史料”。岩画内容不仅涉及原始人类的经济、社会和生活,同时,岩画还作为人类的不可多得的精神产品,吸引着人们走向山陬海市,荒山野岭。 纵观中国的岩画,可分为南方、北方两大系统。北方地区的岩画多表现动物、人物、狩猎及各种符号,新疆地域的岩画除此之外,也有更多生殖崇拜的内容。这些图像大都凿刻在深灰或灰蓝色的岩石上,凿刻或磨刻的图像斑驳、稚拙、粗犷、简洁、浑然而多变。 北方岩画大都是刻制的,一般手法表现上有三种:一是磨刻,线条无明显的凹陷,画面平整光洁,东天山的岩画,大多是此类。二是敲凿,用坚硬器物在岩石上敲击出许多点窝;三是线刻,似用金属凿头勾勒出形象轮廓,然后掏深线条。作品风格具有粗犷、简洁、明快的特点。 中国岩画与世界岩画有所不同,画面天真朴挚,反映出人类童年时代幼稚的想像和美好的愿望。在造型上采用平面的造型方法,许多岩画往往独立成图,有时组成画面的,也常有图形重叠,缺乏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画面采用垂直投影画法,力求动物或人物的正面显示。没有细节刻画,对生活敏锐的感知与观察,与艺术上粗犷手法浑然一体,形成了我国岩画独特的风格,弥漫着无限的艺术生命力。 岩画的诉说 东天山,是中国岩画的重要区域,在中国岩画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古人留下的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 行走在这长满了历史与传说的荒山野岭中,观摩着这一幅幅古老的岩画,让我们仿佛又重温了先人在这块土地上艰难生存的片断。 荒古人类为了生存,他们是怎样与自然进行着不平等的对话。这一幅幅遗留在岩石上的画面,在向我们倾诉着,人类的祖先在以石器作为工具的时代,是怎样在胼手胝足,茹毛饮血中,建立了自己的文明与文化。岩画,这一弥足珍贵的古老艺术,是人类先民们馈赠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种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来记载人类社会早期生产生活的图景,给我们今天,带来了多么丰富的艺术想象的空间。这些凿刻在岩石上简单粗制的图形,逼真地描绘出生活的真实,于方寸之间,显示出动物活跃的生命力,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创举。 游山游水,我们除了游览大自然给我们的淳朴自然的风景之外,不可或缺的就是人为景观,那种悠久的历史沧桑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但我们在行走观瞻中,也愈感沉重。这遗弃在荒凉的山石与崖壁上的艺术,正在被人为地破坏着。我们很难想像,这已有四万多年历史的艺术,会渐渐损毁在现代人的手中。那么多少年后,后人将再也看不到岩画的原貌,取而代之的将是岩画的山寨版本。 2011年2月26日 郝雁羽 哈密八中教师 高中语文组 839000 13201066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