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船山故里网-073401.cn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 > 国际动态 >

方广寺二贤祠修复 船山残梦重圆

时间:2014-11-07 20:25来源:本网采访部 作者:井泉 点击:

亲密无间的朱熹、张栻二贤像

生动传神的“船山续梦”石刻

王夫之撰写的《莲花峰说》石刻
 

修旧如旧的方广
新旧相映的方广寺
 

新修复的方广寺开光典礼
  
 以上均系船山文化传习总会常务理事胡国荣摄影
  
  (本网讯 记者 白水)10月23日,历时三年,方广寺二贤祠基本修复 ,全国千余僧儒云集此地,举行开光典礼及水陆法会。衡阳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船山文化传习总会副会长沈衡生,船山文化传习总会常务理事胡国荣等,一行二十余人应邀前往。

    方广寺位于莲花峰下,建于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历经兴废。寺有正殿和祖师殿,寺侧有“二贤祠”,专为纪念南宋大儒朱熹、张栻到此游览和讲学而建,由张栻作序、朱熹作记的《南岳酬唱集》中共有149首诗,赞美了南岳风光。寺周围有黑沙潭、黄沙源、石漳潭、白沙潭等,明崇祯十六年(公元一六三四年),王夫之兄弟及夏汝弼等人受巡抚褚胤锡委托,再次筹款,重新修建。经过两年时间,方广寺焕然一新,雄伟壮观。方广寺正殿中原有宋徽宗写的“天下名山”四字金匾。寺前有小溪,寺左有石涧潭,泉水从石上流下,成为瀑布,注入深不见底的潭中,声若钟鸣。这里林泉山峦秀美,处境幽静深邃,游人到此必有一种“幽深”之感,故前人有“不至方广,不足以知其深”之说。不久,方广寺毁于大火,“门庑不设,僧葺茅舍以居”。直到清道光年间,由曾国藩的曾任陕甘总督的弟弟曾国荃重新修建,费资白银二万余两,才成为现在的规模。

    清顺治五年(公元一六四八年)十月,王夫之在莲花峰下组织抗清义师,曾在方广寺内聚会,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后来,为纪念这段血与火的历史、续文化复国梦,他撰写《莲峰志》,其中有“与岳患难,惟岳知余,残梦不忘,我报灵墟”的名句。《莲峰志》集方广寺一带山水、历史、文化之大成,是南岳七十二峰唯一的名峰专志,其体例为后世仿效。据了解,王夫之前后寓居于莲花峰下长达18年之久,几乎在此度过他的青年时期,王夫之居住过的续梦庵,遗址尚存于此,方广寺、莲花峰、黑沙潭等皆因为王夫之的抗清经历与诗文而名扬天下。“我们此行就是为了共同见证、庆祝船山先生‘残梦’重圆。”沈衡生先生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郑重说道。

   相关链接:
  

   

    二贤祠的由来

    南宋初年,学界巨子朱熹和张栻联袂来访,二人诗文唱和于方广,极力称赞莲峰胜景,这朵“南岳之花”才闻名于世。随后,高人雅士接踵而至。他们留下的诗文、行迹和动人的故事层层积淀,构成了莲花峰的另一“深”——文化渊源之深。
    嘉靖十八年(1539年),三十三岁的进士尹台,奉朝廷之命,来湖广各地册封藩王。公事完毕,作南岳衡山之游。此时,距朱熹和张栻游岳已有三百七十二年。他在方广寺住了一夜,“慨想晦庵、南轩二先生高风,低徊留之不欲去。”尹台向方广寺和尚要了一块地,又从行囊中找出半锭银子,交给衡山知县章宣,托他在这里建一座祠堂,纪念朱、张二先生。一年后,新祠落成。方广寺和尚派徒弟前往南京找尹台写祠记,恰巧尹台请假回乡,未能相遇。二十年后,当年的小和尚千里风尘,再往南京。此时,已居礼部尚书高位的尹台,追忆当年南岳游程和嘱建二贤祠之举,欣然提笔作《南岳二贤祠记》。对南岳的眷恋之情,溢于笔端。
    二贤祠创立后的第三年,探花邹守益来了,他把朱熹、张栻的木牌神位供于享堂,从此,祭祀活动常年化;又过了一年,1544年的秋天,曾任吏、礼、兵三部尚书的八旬寿星湛甘泉来了,他把二贤祠的中堂命名为“嘉会堂”,并大笔书匾挂于神位上方;再过一年,状元郎罗洪先来了,他用漂亮的书法,把朱、张等人南岳诗文中的方广寺部分书刻于祠堂墙壁上,以资流传,还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题二贤祠壁》。
    从此,二贤祠的文采风流,长期为后人所仰慕咏叹,名篇佳作连篇累牍,成为南岳的一个文化重地。

 

(责任编辑:井泉)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6)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