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米线是一种风味,更是一段温馨的传说。在云南滇西的蒙自城,有位秀才,为求清净,便在一个湖心小岛苦读,他的一日三餐都由妻子送到岛上。由于小岛离家太远,饭菜送到后都凉了。一日,妻子做了米线,煮了鸡汤,一并送到岛上。秀才吃时,就将米线放进汤里。由于鸡汤上盖着一层厚厚的油,减少了热量的散发,秀才吃上了热乎乎的米线。从此,妻子经常做这种米线,秀才也愈加苦读,最终考得功名,夫妻其乐融融。自此,妻子尽心为丈夫做米线的事传为一段佳话,由于送饭的必经之路是与小岛相连的一座小桥,这种米线就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过桥米线。
到了云南要不亲口吃上一碗正宗过桥米线,恐怕真不敢说是真正去过云南呢。为了一饱口福,前些日子俺和老婆曾经徘徊流连于昆明的大街小巷四处寻觅过多时,什么老滇饭店,什么正宗过桥米线,几十元到十块八块的东东都领略过了,不过还真是正在何处,宗在何方,和东北这疙瘩的味道差不多,没啥新鲜独到之处啊。只能说在云南吃过米线了,今生今世没有什么遗憾。
今天突然在网络上见到过脏米线的报道,方知云南过桥米线还有这么多的故事,值得驴友们警惕,万万不能轻易相信什么正宗了,花了冤枉钱不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可要多长几个心眼。
众所周知,过桥米线是云南人最爱的食品之一,也是独具特色的云南小吃。对米线的巨大需求量,导致小作坊的大量出现。然而据相关权威媒体披露,截至目前,昆明市仅有5家鲜米线加工企业持有生产许可证,生产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大部份米线必须要靠小作坊供应。于是过脏米线横空出世,大有泛滥成灾之势。
小时候没啥好玩的,聚伙成群打打闹闹,其中有套磕至今难忘:那小孩***,大傻瓜,洗脚的水把面发,被窝里放屁蹦爆米花。童言无忌,只不过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小儿科而已。然而谁能想到,如今这些玩笑话居然落地生根,成为令人作呕的现实。
在一个个小作坊里,半裸的工作人员赤脚大仙一般日夜奔忙着,他们没有工作制服乔装打扮,更谈不上戴上防护口罩了,用来做米线的水,是从屋外的一个小池子中抽取的,而这个小池子,据说是人们洗衣服洗菜洗脸洗脚,甚至是孩子们的乐园,玩耍时抛来抛去的脏东西俯拾皆是,着急了便溺也是方便的好地方呢。废物利用,肥水不流外人田,池子中的脏水就这样被堂而皇之地汩汩抽取,取之不竭,用之不断,做成的米线可谓五味杂陈,食之者尝遍天下鲜啊。
过桥米线成了过脏米线,让你吃了吗的老百姓情何以堪?
不光如此,过期的原料,变质的添加物,污秽不堪的生产环境都是不堪回首的往事,有的苍蝇铺天盖地而来,有的臭气熏天,有的硫化物超标,细菌蔓延滋生,还有的残渣余孽连猪狗都望风而逃,何况生产者掩鼻唯恐不及呢?
这样的过脏米线货畅其流,风靡旮旯胡同,岂不是自作孽不可活吗?祈望生产者血管里流出道德的血难于上青天,让制作者停下匆匆的脚步岂不是砸了他们的饭碗一样吗。阻止那些经销商,如同割肉一般难受,毕竟赚得钵满盆满,利益空间诱人,岂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啊。消费者掏出来的是真金白银,买到的是未来的隐患,可是谁能靠一张嘴品出到底是洗脚水还是变绿的铬超标圣水啊。何况专家说了,有毒大米吃两年身体无忧,转基因能够强身健体呢。洗脚水富含人体急需的各种微量元素,与过桥米线一起食用,善莫大焉。不过,专家教授们是受人钱财替人免灾,他们自己有一片宝地享受御供,那是忽悠草民玩的。
民脂民膏供养许多监管人员,多个部门林立,可是生产流通乃至餐桌都无人敢拍着胸脯保证没有漏洞,只要给了好处,就可以包打天下,只要不吃死人就都相安无事。有问题可以查封,疏通好了关系能够绿灯放行,以罚代管横行,多少交点散碎银两意思一下,还能大干快上堤内损失堤外补继续开工。违法成本低,元气未伤的黑作坊昼夜兼程,猫鼠同台献艺,坑坏的都是老百姓。
亲们,还想去吃正宗过桥米线吗?我看应该三思而后行,不然眼前就是陷阱。举一反三,我们还有什么可以放心食用?民以食为天,一顿不吃饿得慌,一天不吃也不行,可是食以安为先,谁来为我们作保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