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即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秦始皇在位时只建了一座前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工程未完成秦始皇死了,秦二世胡亥调修建阿房宫工匠去修建秦始皇陵,后继续修建阿房宫,但秦王朝很快就垮台了。古有童谣唱道:“阿房,阿房,灭始皇” 历史在这里凝聚,据传西楚霸王项羽一把火就将阿房宫消失殆尽,一切都无从回复旧貌了。 然而江山代有英人出,连西门庆的故里都争得头破血流的年代,阿房宫所在地当然要绞尽脑汁儿壮怀激烈了。电视剧能把最腐败的清王朝折腾个眼花缭乱,凭什么不让人家发思古之幽情,把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始皇帝未尽的事业进行到底呢? 于是重建阿房宫的想法油然而生,立即付之行动了。1995年开始,1995年,秦阿房宫景区正式开工,2000年与游客见面。景区占地680多亩,投资了2亿多元。 开放第二年起,每年游客量达50万人以上,景区也成了西安市固定宣传景点之一。据介绍,企业当初来西安投资时,经多方考察最终选定这个被陕西省政府作为招商重点的项目。由于景区选址位于阿房宫遗址的一般保护区内, 项目前期规划、选址等都是省市文物局、规划局负责把关的,也是符合相关规定的,建成之后虽然没有达到整旧如旧的效果,不可能尽显当年的历史风貌,牵强附会,以今人之心踱古人之怀贻笑大方的事情俯拾皆是,但是见仁见智多少也为旅游观光带来效益,同时让后来者感悟到一些古代的灿烂文化,投资巨大也不是都打了水漂啊。 然而,今闻这好端端的东东马上又要推倒重来,一切都成了过眼烟云了! 有报道称:由于仿造的秦阿房宫景区大部分位于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遗址的角度出发,该“阿房宫”将拆除。 这里要拆迁的消息,也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建好才13年,怎么就要拆了。”不少市民心存疑问。
据陕西秦阿房宫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雷应魁介绍:随着2012年5月一纸“拆迁通知”,景区失去了往日的繁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拆了,都没心思再打理。”雷应魁说,公司出现亏损,员工从350人锐减至100余人。目前公司正在洽谈能否在附近置换一块地重建景区。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阿房宫遗址保护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阿房宫景区是遗址周边的人造景区,不能代表阿房宫,而且土地是租赁附近村子的,没有完整使用权。该景区及周边配套陈旧落后,景点后方部分区域占用了市政规划路。最重要的原因是,景区在遗址保护区范围内,却没按照规定建造,存在不少违规建筑。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现在找出了阿房宫当年修建的好多毛病,是一种知耻近乎勇的态度,值得肯定。不过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13年前也是权威部门研讨论证,领导钦定的大项目,为什么就不知道人造景点不能代表历史原貌?无法反映当年的原汁原味,只是后人凭空想象的拍脑门班门弄斧呢?要知道,历史不是小姑娘可以随心所欲地乔装打扮啊。土地是租赁存在争议,配套不合时宜,部分区域占用了市政规划路等等托词看似合情合理,实际上反映了懒政庸政的弊端,凭想当然办事,盲人骑瞎马岂能不摔跟头?现在想起来景区在遗址保护范围内,却有不少违规建筑了。当时难道脑袋被驴踢了听之任之啊。
烧钱2亿多元,运行不足13年,时至今日才发现存在诸多弊端,那些决策者醒悟的时间实在太慢,如何能与时俱进开创新篇?
这回幡然醒悟,又要大手笔可劲儿烧钱了,不知道有多少纳税人的真金白银投入其间?
据了解,2012年5月,西安市政府常务会通过《阿房宫遗址保护规划》新方案,经陕西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同意,报省政府审批后,目前正进行修改。根据规划,将以阿房宫遗址的文物保护为核心,建立一个全方位展现秦文化及秦代历史风貌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和城市中央森林公园,建成又一个国家级旅游目的地。
面对即将变成断瓦残垣的阿房宫,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首先,谁为13年前的失误买单?一个耗资2亿的大项目,从立项到审批,招投标乃至施工验收,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么多的失误能够一路绿灯放行,总得有人担当,要是一笔糊涂账,都是一贯正确,能让芸芸众生高声称赞到永远吗?
其次,再建阿房宫有没有必要,是否同样无法接受历史的检验,不久就会继续拆迁,劳民伤财穷折腾,得不偿失为哪般?
再次,“三拍”干部可以摇身一变继续作威作福,仍旧在下车伊始胡批乱侃,祸水东流让人惊叹。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造福的旗号下做出的却是面子工程,损害桑梓怨声载道,老百姓好梦难圆。
另外,节俭办一切事情应该成为时尚,好大喜功必须受到遏制,这样可劲烧钱的闹剧不能继续上演,问责机制应当如影随形跟进,不能好事都争功,出了问题都能找出理由撇清,谁都与此无关。
阿房宫要重建,不知道还得多少钱,草民望眼欲穿,不知今夕是何年!
(责任编辑: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