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泉水泡茶,清香浓郁提升茶的品味,吸引顾客本不足为奇,但老板鲁女士的话却让人有些惊愕:“凡是进肚子里的水,我们都不用自来水,大家都说自来水被污染了。” 在长寿镇,“自来水被污染”的说法众口铄金,让你不得不信。红日小区一位姓彭的老人称,自来水污染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这几年家里喝的都是山泉水,从不喝自来水。” 3元一桶的山泉水在长寿镇十分走俏。这些取自山区的山泉水,未经任何加工,由商家负责配送上门。在长寿镇的民宅内,用来盛山泉水的白色大桶随处可见。该镇一个名叫“幸福小区”的居民区内,一位姓陈的老奶奶对于家里用水一直有这样的区分:自来水用来搞卫生,买的山泉水用来洗菜煮饭和饮用,“家里有5口人,平均三四天就要一桶山泉水”。 原来是人们口口相传着,这镇上的一条河上游有一座金矿企业把河里的水给污染了,蓝天碧水早都改变了模样,那污水横流,危险无处不在,表面上风平浪静,要是喝下去岂不是自找苦吃?所以两害相遇取其轻,宁可吃尽千辛万苦,也一直不敢喝那所谓的自来水。 不过,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该镇的长寿大酒店,一位姓钟的厨师长在饭店工作了6年多,煮饭、洗菜用的都是自来水,没发现有什么问题,“有时候自己渴了,就直接喝自来水,也没什么事”。 那么这个镇的自来水到底能不能喝?污染是否日趋严重呢? 相关部门信誓旦旦的说:水质检测显示合格!镇机关饮用、做饭都用自来水呢。 据了解,位于平江县东部、拥有8万人口的长寿镇,水资源较为丰富,多条河流在该镇汇聚。长寿水厂就位于流经该镇的汨罗江边上。 “这是我们前几年新启用的水塔,高35米,容量有300吨。”在长寿水厂的办公室内,厂长朱学仁指着窗外的白色水塔说。如今,长寿水厂的水源水均取自地下23米的地下水,早已不用汨罗江里的水了。 从汨罗江取水的老水塔,就位于新水塔旁。据介绍,老水塔确实已经停止使用。“长寿属山区,每到汛期时河水较为浑浊,从2006年开始水厂就开始从地下取水”,朱学仁称,地下取水之前,多个部门进行过联合勘测,水质肯定达标。 平江县环保局副局长吴金安也证实,长寿水厂靠近汨罗江源头,根据县环保局排查,长寿水厂上游没有涉重工业和化工企业,取水口应当是安全的。 平江县环保局向记者出具了两份长寿水厂取水口上游断面检测报告,时间分别为2012年11月25日与2013年2月27日。监测报告显示,“该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此外,平江县疾控中心、县自来水公司都会定期对乡镇水厂的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在当地媒体上公布。县疾控中心2012年4月14日和9月9日的两次检测显示,长寿水厂的出厂水、管网水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县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同时表示,欢迎社会各界共同监管长寿水厂的水质。 长寿镇镇长尹佑祥表示,百姓饮水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政府一直关注,从这么多年水质检测结果来看,长寿镇的自来水肯定是合格的。 “我们自己喝的都是自来水。”镇长办公室内,尹佑祥拿着自己烧水用的水壶展示着。镇机关多间办公室,确实没有看到山泉水桶和饮水机的影子。镇机关食堂,一位正在洗菜的工作人员说,食堂洗菜、煮饭用的都是自来水,并没有什么问题。 调查发现,在流经长寿镇的黄金溪上游,确实有一家金矿企业,上世纪90年代,该企业通过“发包”的形式,将周边一些小型地块出租给一些小企业经营采矿,因工艺、环保技术不达标造成违规排放,对下游河流造成了污染。 “到2008年,这些小企业已经全部关停,仅存原有的那家大型金矿企业,且该企业的排放是达标的。”吴金安说。 更为关键的是,长寿水厂的取水口位于另一条河流——汨罗江附近,并非黄金溪,“老百姓不了解这个情况,可能心里会有担忧。” “同自来水相比,山泉水的口感可能更好,长寿的百姓长期以来也有饮用山泉水的习惯。”尹佑祥认为,这是群众坚持自购山泉水饮用的又一原因。 近年来,长寿镇就自来水质量进行过一些宣传,但效果似乎不太理想。几年前,一家净水器企业进驻长寿,曾宣称当地自来水某些指标不达标。“商家的宣传可能对百姓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吴金安说。 湖南省社科院副院长贺培育认为,长寿的饮水安全事件,是官民信息不畅的一次警示。 “官方消息发布,百姓不信服;百姓消息渠道,官方介入不了,官方与百姓之间的消息传递受到无形的阻隔。”贺培育认为,信息阻隔长期存在,必然导致政府公信力流失,从而造成两者间的信息“屏蔽”。 “政府需要积极从自身公信力建设上发现问题、理清思路、找出对策。”贺培育建议,一是着力改善政府官员的工作作风,提升政府在百姓中的公信力水平;二是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对称公开;三是畅通政府与百姓的信息沟通机制。“只有当百姓与政府之间有良性的信息沟通机制时,百姓才可能最大程度上感受和认同政府的公信力。” 自来水到底能不能喝?国家标准只有一个,绝对不是似是而非,民以食为天,食以安全为先,也许大概差不多含混不清是绝对不行的。遍地开花处处结果的小金矿泛滥成灾,无良企业恨不得把毛巾中最后一滴水都挤干了,哪有闲心顾得上治理污染?乌烟瘴气的非法越界开采,肆无忌惮地排放,有多少天上之水都不够祸害的呀。当地政府为了既得利益,睁一眼闭一眼的放任自流,只要有税收就行,能发展经济一俊遮百丑,政绩突出能提拔,污染再多也不怕,管理部门瞻予马首,助纣为虐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后来风声紧了,关停并转了一些采矿点儿,可是还有大矿昼夜运转着,白天人模狗样的遵章守纪,月黑风高时是否偷偷排放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再说了,那遭受重创的污染不可能在一朝一夕根治,即便是掘进地下几百米,也很难保证获得纯净水的。地表之下的净化能力极其微弱,重金属超标可是贻害无穷的,自来水是福还是祸,搁谁都得细琢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