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 > 国内热点 >

唐山大地震:感动的是人性,并非新闻联播说的人民币

时间:2010-07-26 21:26来源: 作者:重生自我 点击:
冯小刚的大片《唐山大地震》热映了,取得了不俗的佳绩。这部本来就能自发引起观众共鸣的影片,还特别受到了央视新闻联播的关照,主要是票房打败了美国的《阿凡达》。一时间令人在感动和郁闷中明白人民币才是今天的主旋律。

《唐山大地震》:感动的是人性,并非新闻联播说的人民币 《唐山大地震》:感动的是人性,并非新闻联播说的人民币 《唐山大地震》:感动的是人性,并非新闻联播说的人民币
本来唐山大地震就能引起民众感动,但新闻-联播昨晚的报道似乎向世人暗示某些含义,屁民全乐了

    资深媒体研究高朵 发自北京  周日的北京是一个巨热的桑拿天,得机会到影院看了一场被外界宣染为冯小刚震撼心灵之作的中国大片《唐山大地震》。这是公映后的第三天,周末,买票的人相当多。但140分钟看完后,还真没体会到媒体上所说的那种痛哭流涕令人难以自拔的感觉,但绝对感受到了徐帆、陈道明、张静如等人的演技,可以说在冯导的指导下,这些中国影坛上的新老大腕,在表演上的确进步多多,看不出任何伪装的痕迹,都融入了角色。所以,当二十几场哭戏来到之时,表演格外自然,观众也深深地被打动了,洒下热泪,既被影片的情节打动,也为1976年那场悲壮的地震以及子弟兵抢险救人的忘我场面落下伤心雨。在这样一部可以激荡心灵的影片面前,自掏腰包去影院买泪也算作一种对故人的缅怀之情吧。只是有些冷落了旁边被裆妈妈当作样本组织观看的《第一书记》了,那尴尬的售票场面颇像今年早些时候中国的《孔子》PK美国《阿凡达》时的境遇。好在,是组织观看,公款买单,所以也不至于败得太惨。

    有趣的是,昨晚当我欣赏完《唐山大地震》还有些双眼模糊地回到家时,突然看到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里播报《唐山大地震》上映并感动全国各地观众的新闻,还重点关注采访了34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幸存者及当时救援人员的观影感受,他们称这部影片展现了灾难中“生命可贵,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样让观众引发了对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亲历者及80后观众的共鸣。导演冯小刚说:“表达人的情感,我觉得在任何时候,其实观众都是最买账的。”新闻最后透露,根据片方公布的数据,冯小刚新作《唐山大地震》首日票房(含零点点映票房)为3620万人民币,这一数字超过了《阿凡达》首日3303万元的票房,成为了中国电影首日票房新冠军!

    呵呵,真是伟大的《新闻-联播》噢!记得当初《孔子》上演时,也玩过这一手借势宣传,但没有提票房,提的是儒家忠于主子的思想,如今真是时刻不忘替胡玫导演的主旋律电影向美国的《阿凡达》报一箭之仇啊。说句心里话,这几部国内外大片其实都是感动人的好电影,所不同的是,新闻-联播的叫好为主旋律思想的政=治需要服务的,是逼着观众认可,逼着观众掏钱,逼着影迷为高票房奉献,好象生怕中国的影迷不懂得欣赏、不懂得爱国似的,必须由主流洗脑宣传一下才放心。瞧着冯导脸上的病症,听着他的豪言壮语和冯氏幽默,确实可以看到他成功的辛苦以及思想的升华,比20多年前刚出道时的调侃要深刻多了。即使这部《唐山大地震》电影片名其实并不和电影内容相符,但前面几分钟尤为壮观的地震场面,丝豪不逊于好莱坞灾难片,令人在震撼悲惨的镜头面前流泪不止。此后32年的跨度,电影讲述了母女、姐弟重逢的感人情节,让观众去缅怀生命的价值、珍惜今天的幸福。但是,电影里主角们心灵重建的过程显得太快了,越往后看越像冯导以往拍摄的纯粹商业片,以人民币为王、以植入广告多为傲,所以失去了小说《余震》的自然动人,像是有意逼着人哭一样。也难怪有影评人说,本片文不对题,唐山地震只是个引子,主要描写了震后32年一家人的悲欢离合,叫《余震》才更贴切。起“唐山大地震”这个名字,明显是为了票房需要挂羊头卖狗肉。
  一部文学作品需要鉴赏时,都有“形象大于思想”的理论,但《唐山大地震》里我看到的硬伤确实也存在:
  1.冯导宣传时一直在强调电影还原了那个时代的生活风貌,但不少镜头和情节都失真了,比如:1976年小女孩梳头用的皮筋是1990年才出现的款式;1976年唐山的长途汽车的样式也是80年代末才有的车型;1986年主角方登作为一个17岁左右的少女,却穿着的确良白衬衫和军装绿裙,而这种造型只流行在70年代中期;还有1986年方的养父(陈道明扮演)说:“大学也出了不少的废物”,呵呵,这种说法只能在20年后的今天出现。
  2.过于煽情,为了杯具而杯具。媒体号称全片有28个爆哭点,但我觉得也只有五六点能情到深处地真正打动人,其他的都是剧情伪装出来的,逼着人哭,感到好像有天灾人祸一样无奈。

  3.太主旋律式的“幸福”了:方登虽22岁研究生没毕业就未婚先孕生了女儿,后来还嫁给了加拿大人;而她的残疾弟弟通过介绍旅馆的创业竟然能摇身一变为某旅游公司的老板,成了大腕,有点富二代的感觉,要知没地震前他是个没头没脑的小家伙,一切都靠姐姐,地震把他震出未来当富翁的潜质了?要讴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可以,但得从普通人的视角着眼啊,难不成唐山人都是打工皇帝?以此来表达对盛世的回报?  
  4.广告多。这说明有冯导有品牌影响力,但有时镜头和对话广告太明显了,就不自然。比如剑南春酒出现了不下三次,泰康人寿保险的广告太露骨,太假了。
  5.关于唐山大地震震后的救援时间与历史不符,好象一地震就有援兵驾到,大有歌功颂德之意。特别是震后从天而降的卡通片似的救援物资明显是动画制作的水准不精美,和震前的蜻蜒飞过都显得假上加假。  
  当然,这部电影也有意想不到的镜头呈现在观众眼前:
  镜头一:能够在大银幕上看到BBC报道的08年汶川地震的现场救援画面,看到很多外媒拍摄的惨死的孩子们的现场照片。再怎么经过技术处理,也让人有一种当中国人的悲哀感,却只能埋近肚子无处诉说,冯导用镜头YY了一下,是想让中国屁民“重新做人”吧?
  镜头二:大银幕出现了1976年毛主席逝世时,天安门广场哀悼活动的纪录片,格外震撼,不看此片都不知那时有这样的场景。解放军整齐划一的救援,更令人无比自豪,还是人民子弟兵好啊!但要知道那时的“4人邦”还在位呢,是否对唐山地震也犯下了淘天罪行?
   

     不过总体而言,冯导的这部片子再次超越了他以往的佳绩,可以说一部比一部制作水准高,一部比一部票房收入飘红。难怪央视大裤X的新闻=联播也坐不住了,直接在新闻里烘托该片的火爆,露出讨好人民币的奸笑恐怕才是其真正的用意。好在,冯导深知以情换币的真谛,他说:“我觉得这部电影真正震的不是那些房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成功了。”

    好象的确成功了,说是国产大片不超过35元的价位,但周末去看还是花了50元。呵呵,又岂止是50元,不买饮料吗?不买爆米花吗?看完不吃饭吗?单就人民币的成功来说,《新闻-联播》应该比冯导还高兴,因为在大裤X的忽悠下,一起上映的《第一书记》在公款组织观看的前提下,也一定会主旋律大放光彩。

    最后,要向《唐山大地震》中的编导和演员们致敬,只有在影片中,才能看到中国人活着的幸福。影片一掉眼泪一掉,该水深火热继续水深火热。就像现在的洪水,就像今天的大连港,就像当前的武汉,当所有来临的灾转眼间能能演绎出一场盛世的绝唱和讴歌,连杯具的感觉都只能在电影里体验,可见今天的中国是多“美好”的时代,受到“两江洪峰夹击”又是多么的“幸运”!

    哭吧,那是激动之泪,和灾难无关。和看《唐山大地震》一样,人性的力量在新闻-联播吹捧的人民币票房面前显得无限尴尬了!若失恋或失业特想哭时,强烈建议你看这部片子;而热恋或赚钱时就别看了,省得哭得一踏糊涂丢了实实在在的人民币……

更多震撼经典详见:

情义朵朵写实中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3db61e0100kevh.html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4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