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根据报料热线,走访见证了衡阳县偏远山区的一位奇人——原国军老兵李齐发。李齐发家住石市镇张公村,提起他,当地人无不称奇,而且,此老心地善良,多艺多能。 别人躲壮丁,他两次卖身当壮丁
李齐发出生于一九三六年。解放前,李齐发无田无地,刚成年的他不得不去地主家当长工、打短工,每天报酬仅仅是一筒米。那时国民党政府为了对付人民解放军的凌厉攻势,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大肆抓壮丁,两丁抽一,五丁抽二,谁也不得抗拒。当壮丁实际就是当炮灰,离家背井,抛妻弃子,有去难回。只要有两兄弟以上的家庭,兄弟们就得提心吊胆,时时躲避抓壮丁。李齐发为了替代穷苦农民兄弟,第一次横下一条心,舍命卖身去当壮丁,实得十担谷,留在家中养娘亲。记者插问,莫非家里揭不开锅?他告诉记者,两方面原因都有,我家穷,邻里家也苦,我比董永卖身葬父还苦啊。第二次卖身当壮丁,实得二十担谷,仅仅买下李氏祠堂公八分薄田。李齐发两次卖身为壮丁,然而又都是在两军阵前,冒着被枪毙的危险,从国民党军队中煞费心机,历尽艰辛,死里逃生。
未进学校门,能背古诗与古文
李齐发由于出身贫苦,没进过一天学校门,没拿过一本书,斗大的字也不认识一个。但他记忆力却十分惊人,一篇古文、一首古诗或一曲古戏,只要他听过几遍,便能背得出来。世上真有其人?记者颇为怀疑,所以才怀着一颗好奇之心前去采访的。李齐发老人今年八十七岁,身体硬朗,精神抖擞,谈笑风生。听记者说,不久前湖南电视台公布,只要背得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便可免费登上这座天下第一楼,他便当着记者的面,朗朗上口的背了起来:“庆历四年春,藤子京……”此外《陋室铭》、《滕王阁序》、《出师表》等古文,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崔颢等的诗,苏轼、辛弃疾等的宋词,他也能背出很多。解放后即足不出乡的他,连南京胜棋楼、四川望江楼的长联,他都能一字不掉的背下来,至于背衡阳八景诗更不在话下。连南岳七十二峰,他也能如数家珍。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倒仿佛成了一个满腹诗书的鸿儒!
未曾拜师学艺,吹扯弹唱样样都会
李齐发青壮年时期,养家糊口,就够年头忙到年尾。那还有钱、有时间去拜师学艺?可他还是凭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将他听过的戏剧,无论唱词、唱腔、曲调全部记住。一有空闲时间,他就练习拉胡琴、打渔鼓,吹唢呐、笛子、口琴,敲打鼓、锣、钹等打击乐器。据了解,他现在还能演唱《五更劝夫》、《三师大审玉堂春》、《盘洞》、《彭大人私访广东》、《洪兰贵打酒》、《李四反情》、《张生戏红娘》、《大打铁》、《五更想郎》、《西宫词》、《隔河相思》、《四季相思》、《十月与姐去交情》、《孟姜女哭长城》等,还能用各种乐器吹奏湖南花鼓戏的各种曲调。本地红白喜事,如果请八仙班子,这个年近九十的李齐发,还是一把好手乃至台柱子呢!
记者采访结束后,李老的邻居,一位成年累月在乡下服务的民间艺人对记者说:“建议你们赶紧联系有关部门过来挖掘整理,他肚里的墨水比我们当中谁都多!但毕竟老人年纪大了,说不定那天就被阎王爷请去了,珍贵的民间艺术跟着老人埋进黄土,那就太可惜了。”特此,记者呼吁有关部门赶紧行动,联系电话:18774241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