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九一八”,是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日子,一个无需立法确认的“国耻日”,两岸同胞心头至今未曾愈合的创伤与挥之不去的阴影。一曲《松花江上》,令我代代华夏儿女泪飞顿作倾盆雨!其撼人心魄的力量又何曾亚于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或者毋宁说,因为有国殇,所以有勇士;因为有国耻,所以更爱国;因为有敌人的炮火,所以我们高举旗帜,前进前进再前进!
中国的名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结晶而成。而爱国主义,本身就是中华文化长河金瓯永固的河床与坚不可摧的堤岸!在这条大河之源,有万马奔腾的呐喊,如北方三秦大地流传千古的慷慨悲歌《诗经·秦风·从王于师》:“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而南方,则有屈原为祭奠爱国将士亡灵写下的绝唱《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也不乏报国无门的末路英雄哽咽之声:“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邓建康赏心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叹息。”(陆游《示儿》)“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霜雪。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文天祥《除夜》)“万户伤心生野烟,何人倚剑白云天,愁窥白发羞微禄。”(王船山《龙舟会》)“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爱国之歌原本弱势不畏强权之声,纵贯历史隧道,回荡苍茫寥廓,警钟长鸣,震古烁今,山河肃穆,日月含悲,给先行者以慰藉,示后来人以希冀。
此时此刻,我们不禁想起一位集中华文化之大成的伟人,三百年前诞生的拨亮三千年中华圣人孔子燃点之圣灯的湖湘文化掌门人,我们中华船山网的灵魂看护人——王船山。满清末年,正是因为船山先生的《黄书》、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顾炎武的《日知录》等振聋发聩的民族民主思想启蒙著作大量刊行,全国爱国革命志士才云集响应,而我泱泱中华得以一扫数千年封建专制阴霾!抗战时期,全国再次掀起选编屈原、船山等爱国著作的高峰,包括将船山的“淋漓悲壮,睥睨古今”的杂剧《龙舟会》搬上舞台,与郭沫若创作的爱国历史剧《屈原》相呼应。当时的编辑家者如此告慰这位先哲:“而农先生当神州陆沉、明社丘墟之日,知事不可为,乃退隐衡阳,结庐船山,慨然以著述删订为己任,数十年间,遗稿山积,凡经、史、子、集诸书,虽经湘先哲邓湘皋、曾文正累征刊行,然遗书散佚,湮没而不传者,尚不知其凡几也。先生胸有千秋,目营四表,考其所评选诗抄,与尼山自卫反鲁正乐删诗之意息息相通,迥非唐宋以来各选家所能企及。若任其秘之名山,风雨剥蚀,将何以发扬后人思古之幽情哉?”
今天,值全国各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自发举行空前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捍我神圣国土钓鱼岛之际,我们谨以文化综述取代宣传口号,以期在助推民众爱国热忱、担当勇气的同时,进一步唤起救国的理性:匡扶中华,文化先行。行止船山,埋心图治。 同时,我们呼吁中国当今两大最有影响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抛历史积怨,弃门户观念,本民族大义,举普世之纛,争取化危为机,共御外侮,达成第三次精诚合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责任编辑:燕子) |